“九子夺嫡”到底是怎么回事?雍正到底改没改密诏呢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最终四阿哥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胜出。

九子夺嫡指的是哪九个: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禵)。由于康熙帝对于子女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政务和带兵的培养,所以这9个儿子都比较有才能。

从康熙爷立储的角度来说,主要掌握两个原则:

1、 不能威胁到康熙我的皇权:我作为皇帝,你们任何人都不能威胁到我的权威,即便是亲生儿子也不行;

2、 不能不顾及家族孝悌伦理:我作为父亲,不愿意看到一众亲生儿子手足相残,兵戎相见的场面。

康熙爷

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相争之事的,胤礽从小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是为皇太子,大家也就没啥好争的。

但发生九子夺嫡终究还是因为

(1)康熙执政实在太久,主要是寿命也比较长,皇太子胤礽迟迟不能上位;

(2)皇太子胤礽身边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对皇权形成了威胁,我作为皇帝还健在执政,你就开始琢磨着夺权,这岂能容忍。

康熙杀了阵营中的主要党羽索额图,皇太子胤礽被废,这个时候,其他众阿哥看到了夺储的希望,于是大家争先恐后的走向舞台,开始表演。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帷幕。

那又是为何最后是四阿哥雍正帝胜出?是通过改了遗诏么?

康熙遗诏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改诏说大致有两种,其一较为流行:即“传位十四子”改“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子”。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修饰的可能,而清代汉文诏书中用的都是繁体字,“於”字和“十”字在字形上相去甚远,难以更改。

其二是:“传位于胤祯(十四子名)”改为“传位于胤禛”。这一个字更加复杂,更难改变,所以更加难以成立。

与其改不如换:康熙驾崩三日后,胤禛公布了遗诏,且只宣读了满文本。康熙帝驾崩时,只有口谕而已。三日后才发布诏书,不难看出雍正有时间有条件制作诏书。故而改诏一说,本来就于情于理难以成立,更没有必要。

与其说雍正改密诏不如说通过自身的伪装对皇位无企图以及精干的团队(隆科多宇内而年羹尧御外)从而继承了大统。当然,前提是自身也确实非常有才华。

你好,我是古今阅史,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康熙有24个儿子其中9个参与到了夺嫡之争中。这九个人分别就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更令人觉得可怕的是,这九个人还各自结成利益团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团体,第一个团体便是以二阿哥胤礽为首的太子党,第二个团第就是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第三个团体是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我认为他没有篡改诏书。所谓篡改诏书是其它阿哥党以及反清复明的人散布的谣言,为了动摇清朝统治。野史上有的说他篡改了诏书,不过不可信。

在一个,雍正改诏完全没有必要,他手握兵权,有舅舅科隆替他监督内政,比较有作为,而且康熙喜爱乾隆,本想传位乾隆,所以在最后传位雍正是众望所归!

码字不易愿君珍惜

所谓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而掀起的一场宫廷争斗,也是现在各个导演最喜欢的题材,这九个皇位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虽说是九个儿子争夺皇位,但是主要人物还是二阿哥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他们几个只见的争夺,最后有四阿哥胤禛胜出,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说到雍正改密诏,这纯粹是子虚乌有,传说康熙把写有继承人的遗诏放在宫殿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雍正派网络的武林高手改了遗诏,本是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先不说他俩的名字不一样,十与于确实很相似,但是别忘了遗诏上还有满文,这个可没法改!而且当时十四阿哥远在边疆,而京城已经被四阿哥和隆科多控制了,没必要再多生事端,那些传言都是一些当时反清复明的人士杜撰的,慢慢的被后来的导演编剧改了改作为吸引观众的彩头。

经查证历史: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其次雍正有没有修改密诏?

民间传说,原遗诏写的是:“传位十四子” 而被雍正改成了“传位于四子” 也就是加了一横一钩。所以说雍正的皇位是抢了他十四弟的,雍正得位不正!

大庆索尼售后(大庆索尼售后网点查询)

但其实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当时的遗诏应该是又好几份的,而且分别用满文、汉文等不同语言。这样看来这个说法就解释不通了!即使雍正能改得了汉文,也不可能改满文的。

那么雍正为什么那么招黑呢?

经查证历史。在雍正皇帝即位之时,清朝国库空虚,官员大量亏空,因为康熙执政后期的宽厚过了头而导致大清国吏治的腐败,贪污成风;在吏治方面,雍正上位之后,立即采取断然之措施,严厉打击腐败,对于贪官的治理,那就是利用铁腕政策的手段。

由于雍正治国以严刑历法为主,难免得罪天下的文人墨客,所以便被传是得位不正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九子夺嫡本身就是虚数,和三人行一个道理。只是说参与夺取皇位的皇子很多而已。康熙24个儿子,他死前三分之二的儿子都已经成年。这些儿子大多在不同的夺嫡阵营。至于雍正改没改遗诏?答案是当然不会,遗诏一定有满文的。问题是遗诏是什么时候写的而已,是否康熙写的而已。

《康熙王朝》中容妃是康熙最喜欢的妃子,为什么会被康熙送入宗人府,后来又杀死所有看见她刷马桶的人



在《康熙王朝》的电视剧里,康熙最喜欢的妃子就是容妃,最尊敬的人就是孝庄皇太后。每当康熙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都会与孝庄皇太后商量。每当康熙心事烦闷的时候,都会找容妃来聊聊天。

容妃贤惠体贴,能顾大局。当孝庄皇太后去世前,曾反复嘱咐容妃:第一,不能让皇帝废了太子之位,否则就会骨肉相残。第二,让容妃帮她照顾自己生前最喜欢的花草。

正因为如此,当大阿哥和八阿哥陷害太子造反的时候,康熙一怒之下就废了太子。容妃就站出来反对康熙的决定,还拿孝庄皇太后出来压制康熙。

这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是根本无法接受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来挑战他的权威。但他从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容妃的,所以也只是把她降了一级,从贵妃变成了常在。



应该说孝庄皇太后的预言还是非常准确的,太子被废以后,大阿哥和他的母亲就跳出来争夺太子之位。康熙震怒之下,把大阿哥圈禁了起来。

容妃又站出来替太子说话,康熙勃然大怒,就下令给容妃订了三条罪名:内宫干政、私放红玉、顶撞皇帝,把她发往宗人府为奴。

实际上康熙是在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容妃,事情走到这一步,也是他没有料到的,但是孝庄皇太后却料到了。他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就处罚了容妃。

大阿哥的母亲认为康熙处罚了大阿哥,是容妃在中间捣乱。于是她就安排自己的亲信太监,让容妃在宗人府清洗马桶,以此来折磨和羞辱她。



当容妃的女儿蓝齐儿格格从准噶尔回来探望自己母亲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母亲在宗人府洗马桶,伤心欲绝的她和康熙划清了界限,马上就回到了准噶尔,再也没有回到北京。

当康熙在千叟宴上,听到容妃被马桶砸死的消息。他的心都碎了,自言自语道:真累了,也该休息了。他到宗人府亲自看望了容妃的遗体,顺便也了解了事件的经过。

应该说康熙也没有想到容妃会在宗人府刷马桶,这不仅是侮辱容妃,这也是在侮辱康熙自己。对于皇族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但他并不了解这件事情的真实原委。

康熙就问亲随太监:有多少个人在侍奉容妃。太监回答到,20多个。康熙就下令让她们全部殉葬,并且专门强调凡是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一个不留。



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让容妃刷马桶和看到容妃刷马桶的太监不过都是牺牲品,他们是宫内皇妃们斗争的工具。自己的命运自己也主宰不了,最终也只能落得这样一个可悲的下场。

对于康熙来说,他要照顾大清帝国这个国家。对于容妃而言,她要替康熙来管好自己的后宫和家,保全各位皇子。容妃心中的小家是打不过康熙心中的大家的。

从康熙的内心深处,自从孝庄皇太后死后,容妃就是他最亲的人了。但皇帝的尊严不允许任何人侵犯,后宫不能干政这也是祖训。容妃为了太子,就不管不顾的数次顶撞了康熙,这次康熙绝对无法容忍的。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康熙也难以理清楚家务事。容妃就成了其中的牺牲品,这也正像她说的:经此巨变,皇帝只能对他最亲的人下手。她相信康熙会来接她回宫,但她最终没有等到这一天。康熙也只能拿严厉处罚那些太监来弥补对容妃的遗憾,一个皇帝最后能对自己心爱女人做的也只有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