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这样的天气如果不宅在家里你选择去哪玩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绵绵,可以说是一个好兆头,不出去走走,宅在家里的确有点可惜!
到底去哪里?其实还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樱花🌸园,樱花在初春就绽放了,不去赏花真的是有点不懂风韵!
其次,要去公园走走看看,拍拍春天的美景!看看小河里面的鱼虾🐟,看看蜻蜓点水的柔美!只要停留用心去看,在春天里面,其实每一处都是风景!
最后,一定要去图书馆坐坐。一杯咖啡,一本书,看看春天的诗情画意。晚上回到家里,记录下来自己踏春拉风的心得体会,发给朋友,分享网络。面对网友的赞美,你会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当然还需要给大家提醒一点,出门带个收缩雨伞🌂,注意身体,以免被春风撩出感冒!
最妙是下点小雨。细细的雨,在空中轻柔柔地飘飞着,天地间一片水汽氤氲。远处的山,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近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从土里钻出来了,探头探脑的,像一个小孩,什么都觉得新鲜。人家屋顶上,庭院里,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也开出了满枝头的花,白的,红的,紫的,黄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争先恐后地要开放。在细雨的滋润下,它们越发鲜亮动人。
我走出家门,这家那家地看,那鲜艳的花儿,仿佛约定了似的,满树满地开,一方庭院,一个屋顶,都被它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美丽可爱。迎着细雨,我又来到了田野。初春的田野,已是一片生机勃勃。冬天翻过的土地,已长出了嫩草。人家的菜地上,菜花开得正烂漫。成片的菜花,在细雨的滋润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像水嫩肌肤的少女,粉面含羞,千娇百媚。我来到小河边。河水丰盈,汨汨地流去,亲吻着河底的沙石。水面上,还可以见到,几朵花瓣在水面上,随水而动,仿佛你能闻到随花而来的淡淡花香。
最是不能不去的是那满山树木的果园。春天来了,春雨来了,果树花开了。枝头上满是果花,一串串的,一树树的,都在紧张地开放着。果树底下,一个个蜂箱外,辛勤的蜜蜂在出出进进。它们在这个枝头那个枝头之间飞舞着。站在果园里,你听到的是蜜蜂嗡嗡的,细碎而绵软的声普,还有那花瓣落地的声音。
最是一年春好景。春雨绵绵里,不必远行,单是乡村那千树万树吐艳飞花的美景,就足可以让你流连忘返目不暇接了。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写的《春夜喜雨》。春天来了,大地重新披上了绿装,百花竞相开放,鸟儿欢快啼鸣,这是春天的象征。不管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你都应该走出去,不要宅在家里,不要辜负了春天赐予你的福利。
春雨绵绵,别具一番风格。带上雨伞,穿上雨鞋,走进附近农村的田间地头,体验那烟雨朦胧的美丽诗篇。
那里,有萌出泥土的新芽,有潺潺悦耳的水流,有吱吱细语的鸟儿,有含苞欲放的野花……尤其是春雨后的清晨,你会发现是那么的静谧。闭上眼睛,听听雨滴的歌声,吸吸清新的空气,绵绵的舒心,放松的心情。这时,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想,让你的身躯融入那春天的天地。
那里,有和谐的画卷,你能看到湿了翅膀的蜜蜂,破土而出的昆虫,摇着尾巴的老牛,吐着水泡的鱼儿……
绵绵细雨,与众不同的春景,请释放你的热情,把握美好时光,走进乡间田野,走进那如诗如画的郊外……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邀请,我是蓉城烟云旧事,专注于旅游领域创作。
天气对于旅游出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凡艳阳高照,必是游人如织;若是淫雨霏霏,多显人少冷清。就我个人而言,碰上下雨的天气,一般不会选择出行,除非是提前计划了的行程。如果非要我做出肯定回答,我想我会选择诸如江南烟雨古镇、古村的地方,独自撑着油纸伞,行走在寂寥的雨巷,邂逅丁香一样的姑娘……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自古文人多愁善感,武人粗狂彪悍,在阳春三月、细雨绵绵的意境下,怎能不勾起戴望舒似的《雨巷》情怀呢?一可品雨,聆听滴水穿石的坚韧,感悟成长的力量;二可怡情,寄情于雨,抒志于心,或临江疾笔,或久扣柴扉,此情此景竟忘返归;三可赏景,烟雨朦胧,廊桥遗梦,一物一景皆入画,孤舟蓑笠总关情。
故而推荐去游览江浙、安徽一带的古村、古镇,如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等,它们将会带给你雨中出游的别样体验。
今天换了一种全新的问题回答模式,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欢迎评论关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春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宅家的好时候,但是有些地方,下雨会更好看。比如杭州。
话说最近杭州已经下了一个月的雨了,不过它的美丽一直动人。雨中的西湖,烟雾缭绕,青山点点,像极了水墨画。推荐可以沿着断桥一带漫步西湖,你会感受到别样的意境。
沿着北山街,可以登上宝石山,俯瞰被烟雨包裹的杭州城。不过下雨路滑,注意安全。
除了西湖,雨天的三天竺和灵隐一带是非常安逸的。沿着天竺路漫步,可以闻到一路的花草芳香,寺庙里袅袅钟声传来,心会跟着安静下来。
从三天竺继续朝西走,就会来到梅家坞。春天,梅家坞的茶园一片翠绿,下雨天的时候更加朦胧。这里相对游客较少,适合散心和拍照。
梅家坞隔壁,还是著名的云栖竹径。雨天走在竹林里,想想都很浪漫。
如果你时间充足,还可以到九溪烟树和龙井村走走,九溪在下雨天水量会比较大,一路徒步,一路叮咚的流水,堪称胜地。龙井村则可以登上十里琅珰,呼吸最清新的空气。
总之,春雨的杭州是十分值得游览的,在此推荐。
“春江水暧鸭先知”,为何一定是鸭先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不只题主问过,早在清朝时就有位诗人曾批评过苏轼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说他写得没有道理:春江水暖一定是鸭先知吗?鹅不知吗?
诗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情形,竹林外的桃花刚刚开放三两枝,鸭儿日日浮在春江水面上嬉戏玩耍,这江水渐渐变暖它能够最先察觉到。
为什么苏轼在这首诗里要写鸭先知呢?首先,因为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根据惠崇《春江晚景》的画意来的,惠崇画上画的是鸭。惠崇是北宋时的一位画家,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惠崇本身画鹅画得很好,想象一下,如果画里本身画的是鹅,苏轼不会写鸭。只可惜这幅图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好根据诗来推测画。
其次,题画诗除了要抓住画面中所描绘的对象,还要能够由此而生发诗意,对画意进行深化。在惠崇这幅画里,画面上能够表现的一定只是鸭子在水面上嬉戏游玩的情景,而“水暖”和“先知”都是画面以外的东西,换句话来说其实是苏轼“脑补”的,正像后句的“河豚欲上”,其实也是他的脑补,是画意的深化。
而他为什么要写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根据日常观察和生活经验得来的,因为鸭子的确是经常下水游玩,它有先知的条件。
而正是因为鸭子天天下水细致体会,才最先知晓了春江水由冷而暖的细微变化,站在岸边或者浮光掠影地游过是观察不出来的。从中,诗人其实是想传达一个道理:凡事都要亲身体验,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切即时的感受。
所以说,“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草木怎么会知道春天到来了呢?草木有生命吗?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黄鹂这一声,一定是春天到来的第一声鸣叫吗?
北方多鹅,南方而多鸭。鸭者习性近水,而南方多江河湖泽;鸭者又喜食鱼虾,故常于水中嬉戏觅食。因而,春水之初暖,鸭先得知,此犹近水楼台先得月之理也。苏轼此诗句,既写出对事物的体察入微,又暗喻了生活哲理,充满情趣!
我是【小侠】,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全文和来历。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是题在惠崇的《春江晚景》二图之一上,此图命为“鸭戏图”。
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看做是看图写作文,图为鸭戏图,所以苏轼要写成“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另一幅图名为“飞雁图”,苏轼为之题的诗是这样的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不过,此诗不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有名。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早春之“早”
由桃花只开了三两枝可知,苏轼写的是早春的景象。早春乍暖还寒,只有常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鸭子能知道水已经变暖了,相比之下,人还不知道呢。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记录文学与生活之美的@小侠记 ,日常为您分享有趣的文学故事🌸🌸🌸~
问题:“春江水暧鸭先知”,为何一定是鸭先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前言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为什么要写鸭先知呢?
答案很简单,这是一首题画诗, 画中动物就是鸭子,如果里面有垂入江水中的柳枝,当然也可以写”春江水暖柳先知“。
关于这句诗,最有名的是清朝人写的一个故事中,有人说,鹅也知道呀,为什么只说鸭呢?
一、鹅也先知,如何只说鸭耶?
在清·汪景祺的《西征随笔》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毛检讨奇龄,字大可,萧山人。不喜苏诗,偶于座上訾毁之,家蛟门先生【懋麟】起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如此诗,亦可道弗佳否?”毛怫然曰:“鹅也先知,如何只说鸭耶?”
文中说,毛奇龄不喜欢苏轼的诗,常常诋毁苏诗。某日有人吟苏轼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然后问毛奇龄,这首诗,也不好吗?
毛奇龄说,鹅也能知道春江水暖呀,为什么只说鸭呢?
二、毛奇龄又为什么瞧不上苏诗呢?
清·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对于毛奇龄有一段评价:
毛奇龄字大可,浙江萧山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官翰林院检讨。著有《西河诗集》。
诗学规模唐人,时专尚宋体,故多起而议之者,然学唐而能自出新意,不同于规孟贲之目,画西施之貌者也,视采剥宋人皮毛者,高下可以道里计耶?
沈德潜说,毛奇龄学唐人作诗,而当时文坛崇尚宋人,所以对于宋人作诗常有不同看法。
看来毛奇龄不是不喜欢苏轼,而是不喜欢以苏轼为代表的宋诗而已。
三、汪景祺、王士祯为何笑话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是明末清初的大儒,康熙朝中第任翰林院检讨。汪景祺(1672~1726) 的《西征随笔》中,对于毛奇龄的这一段故事,似乎把他说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粗人。
汪景祺在《读书堂西征随笔》自序中说:
忆少年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与友者,骂坐之灌将军,放狂之祢处士,一言不合,不难挺刃而斗。
汪景祺说自己少年时就是个愤青,见谁不顺眼,都要”挺刃而斗“。看来笑话毛奇龄也没什么。
不过这个故事,在清朝大诗人王士祯 《渔洋诗话》中也有:
萧山毛竒龄大可,不喜苏诗。一日复于座中訾謷之,汪蛟门【懋麟】起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云云,如此诗亦可道不佳耶?毛怫然曰:鵞也先知,怎只説鸭。
汪景祺称“家蛟门先生”,是指同姓的“汪懋麟(1640——1688) ”先生,字蛟门,年长汪景祺三十多岁。
所以王士祯(1634年 -1711年 )就称呼“汪蛟门”。
四、毛奇龄的诗词选录
毛奇龄是一个学者,对于朱熹的理论不以为然,还专门写了《四书改错》准备献给朝廷。没想到康熙帝却非常认可朱熹道学是孔子道统的唯一真传,吓得毛奇龄把已雕成的《四书改错》书板用斧劈毁。
作为一个诗人,毛奇龄的诗词也是大家之笔。下面录入两首:
《赠柳生 》流落人间柳敬亭,消除豪气鬓星星 。江南多少前朝事,说与人间不忍听!《明月棹孤舟 题吴江徐检讨孤舟垂钓图》
甫里先生何处是。家住近、垂虹亭子。著罢新书,开门闲望。但见一湖烟水。
放棹偶然垂钓饵。人道是、松陵渔史。若问羊裘,投竿何所,应在白苹洲里。
从这首词看出,文人题画诗词很常见,毛奇龄自己也如此作诗填词。
五、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为何是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苏轼这两首题画诗,一个写鸭子,一个写大雁。
画中有什么,自然诗中就写什么。可见两幅画中的主要形象,一个是鸭子,一个是大雁。
第一幅画中的主要形象是鸭子,苏轼当然要以鸭子为主。前言里,老街说过,当然也可以写作”柳先知“,同样是仄平平。注:鸭,是仄声字。
但是这样写,一幅画中最主要的意象(鸭子)就漏掉了。
毛奇龄作为一个诗人,自然知道这个最基础的知识,所以那个”鹅也先知“的故事,大概率是别人瞎编的。
结束语
假如不是题画,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咏春诗,当然不一定写鸭先知。
江中有垂柳、有白鹭,您看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柳先知、鹭先知、鹤先知.....
但是鹅不行,鹅,是平声字。
王士禛(王士祯)生平论诗有三变:从宗唐到宗宋,再回归唐音。 关于毛奇龄的“鹅先知”故事,估计是诗歌理论不同,引起其他人的编排。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