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舰艇对岸打击,如何弥补巡航导弹和舰炮火力之间几百公里的射程空白区

当然是利用反舰导弹或者制导炮弹发起对岸打击了,具体原因如下:

众所周知,现代海军舰艇除了争夺制海权以外,对岸攻击火力支援也是重要课题之一。在没有航空母舰舰载固定翼战机或者不方便使用舰载机发动对陆打击时,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对陆攻击能力就十分重要。一开始水面舰艇对陆火力打击主要依靠舰炮,但是一般舰炮的射程只有不到20公里,即使大口径舰炮射程通畅也不超过40公里,例如著名的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射程16公里,美国MK45型127mm舰炮射程23公里。

后来随着美国海军提出“世界中轴线”战略,即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波斯湾-马六甲海峡-西太平洋-对马海峡一线,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都在该线两侧1500公里范围内,因此美国发展了射程1500公里的海基对陆攻击型“战斧”巡航导弹。此外,其他世界大国也都在研制和装备射程在300公里到2000公里的巡航导弹,无论是潜射还是舰射,无疑都增大了海军舰艇的威慑能力。以美军“战斧”巡航导弹为例,以8-10枚战斧,就可以毁灭一个地面防空阵地、指挥中心这样的目标或者瘫痪一个军用机场。所以,对陆打击巡航导弹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非航母编队的陆攻能力。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常规舰炮和巡航导弹之间,还有一个几百公里的火力覆盖空白区,而这沿岸几百公里的区域确实敌方前沿部署的重要纵深防御区,如果能摧毁这一区域重要目标,对于削弱敌方防御能力、提高两栖登陆作战成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除了利用舰载机以外,现行可靠的办法就是利用海军舰艇携带的反舰导弹发起对岸打击。其实目前来说,世界各国海军也都在发展反舰导弹的对岸打击能力,例如美国的RGM-84G“鱼叉”反舰导弹,升级制导系统、输入地形匹配数字地图、GPS/INS定位能力提升,可以达到规避沿途障碍物,攻击100多公里外陆上目标的能力。

反舰导弹打击陆上目标存在火力输出持续性差、造价高昂等缺点。所以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想办法增加舰炮的射程,例如美国为MK45型舰炮研制的EX-171增程型制导炮弹,不仅将舰炮射程提高到117公里,打击精度也大幅提升。

有关于舰炮和巡航导弹之间这段数十到上千公里的火力射程空白区问题,其实作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美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现并给予重视了。

解决奥拓故障码171(汽车故障码奥拓 01247)

当时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对陆攻击手段,除了射程30km级的MK-45型舰炮外,就是射程可达1000km以上的战斧巡航导弹了。因此,在这两种射程悬殊的武器之外,美国海军还需要另一种相比战斧导弹射程更短、但是反应速度更快的对陆攻击手段——在美国人的计划中,这种导弹在发射前不需要像战斧导弹那样进行繁琐与冗长的前期规划与准备时间,且最大速度超过了只能以亚音速飞行的战斧,因此可以满足快速反应的战术需求。

同时为了保证项目的“短平快”并降低整体风险,立足于现有装备进行改装无疑是最为稳妥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库存庞大且之前就已经尝试过修改设计摇身一变为反辐射导弹的“标准”系列自然也就走进了美国海军的视野。美国海军遂于1998年向国防部要求将800枚库存的标准-2 BLOCKII/III型防空导弹改装为“陆攻标准导弹”(LASM)作为应急之用。

这个项目经批准后,LASM被授予RGM-165的军方编号,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标准-4。标准-4导弹相比标准-2,最大的变化是使用了GPS+INS的制导方式替换了原先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以获取打击陆上固定目标的能力,其最大射程可达280km以上,最大飞行速度为3.5马赫,且圆周概率误差仅10-20米。标准-4的射程、精度、反应速度这些指标正好介于MK-45型舰炮与战斧巡航导弹之间,很好的弥补了这两型武器之间的火力空白区。

标准-4先原计划于2003年开始装备于现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上,不过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当初为了减少风险和节约时间,并没有对标准-2原装的破片式战斗部进行任何修改,因此美国海军认为其对陆上加固目标的杀伤实在是有限并最终终止了这个项目,可谓成也“短平快”,败也“短平快”。

其实具体上讲,标准-4这个项目之所以失败,除了前文中所提到的战斗部本身的问题外。还与大口径舰炮所使用的增程型制导炮弹的兴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当时美国海军而言,ERGM与LRLAP这类射程在100-180KM级别的增程制导弹药除了射程指标以外,在火力投射能力、精度、反应能力、对硬目标的杀伤能力,甚至包括单价成本等都远优于由防空导弹改装的标准-4。在这种情况下,优先发展增程制导弹药这种模式来弥补传统舰炮与巡航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才是最优的选择。

此外,除了增程制导弹药这种模式外,随着GPS+INS制导手段的成熟以及红外成像技术开始在各类精确制导武器上的广泛运用,传统反舰导弹的多用途也开始被人们发掘出来——除了单一的反舰任务外,一些反舰导弹在加装了GPS+INS套件或者红外成像引导头+双向数据链的组合后,已经有了比较强的打击陆上固定甚至移动目标的能力,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RBS-15 MK3与RGM-84 BLOCK2反舰导弹,这类导弹的射程基本上也是介于150-200KM之间,也可以用于完善传统舰炮与巡航导弹之间的射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