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还购买过哪些战斗舰艇?分别是什么

感谢头条军迷大本营邀请问答!

甲午战争失利以后,有关大清海军是否重建或者就此一蹶不振的情况在多年之前很少报道,使得世人对它知之甚少。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还购买过哪些战斗舰艇?分别是什么

然而事实上是大清王朝的执政者并未就此灰心丧气,即便是失去了再做亚洲第一的雄心,但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吧。

由此我们也可以给出它一个应有的公正评价:这个政府还是爱国的!
大清政府的新式海军

就算是它再腐败,毕竟国家是自己的,毕竟是看着外国列强在华夏大地上横行无忌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

其次是它同样也看到了海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毕竟曾几何时中国也曾有过令人骄傲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而那时的欧洲海军还游弋在地中海里在徘徊呢!

封建时代的君主制虽说在总体上来是比较顽固,但是受到的多次打击也不得不让它产生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
新定购的军舰

戊戌变法本来就是效仿西方的先进文明,虽然它不为最高当权者采用,但它也从中看到了采用西式建军的有利一面。

于是在甲午海战不久以后的1898年它分别从德国和英国等国家采购了二十多艘规格不一的巡洋舰。

它们分别是“海荣”号、“海琛”号、“海筹”号、“海天”号、“海圻”号等。
海军部大臣、光绪的弟弟赴日考察

虽说甲午海战大清国败在了日本之手,但它相比于西方欧洲的列强来说毕竟还都是属于亚洲国家,这从以后的日俄战争中大清国在心理上倾向于日本一方可以看得出来。

在1903年以后又从日本采购了14艘小吨位的浅水炮舰。

虽说吨位较小,但它毕竟是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再加之采用现代化的训练体制和现代海军观念,从而使得原本由一个古老落后的文明向现代化的过度迈出了一大步伐。

1910年,大清政府摒弃了从古代沿袭下来的“水师”这一落后的思想观念,效仿西方先进理念成立了海军部。

同年,由任海军部大臣的光绪帝之弟载洵赴日本考察,又再次订购“永丰”号、“永翔”号两艘炮舰!

但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大清政府理智的选择了和平退位,这些由当时大清政府置办的海军力量成为了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海军的中坚骨干,并从中培养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有海军经验的萨镇冰将军!
定购的欧洲巡洋舰

虽然大清王朝在中后期有一定程度的腐败无能,对外作战屡屡失败、而对内也治理无方,但不能不看到它也有爱国的一面。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它的这些举措为后来的中华民国海军乃至新中国海军起到了一定的领军作用。

对华夏民族而言,它的这些举措是功不可没的!

原创不易,欢迎你的不吝指导,同时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赞!

1895年甲午海战以后,最强的北洋水师战舰近70艘全折戟在了甲午海战,福建水师在1884年马江海战已全军覆没,南洋水师就剩几个炮疙瘩守在长江口,广东水师的战斗力欺负渔船还可以,剿匪都费劲,更别提打仗了,清朝海军已名存实亡。

许景澄,晚清爱国外交家,为维护国家主权立下汗马功劳,义和团运动时被慈禧杀害。

1895年2月北洋水师覆灭,3月清政府就撤销了海军衙门,4月签订了《马关条约》后,顽固派跳出来攻击李鸿章等人,但是以张之洞、刘坤一为代表的洋务派还是认为再艰难也要恢复海军,于是清政府筹款前往西方买舰。

飞鹰号驱逐舰于1909年巡视西沙、东沙群岛,定岛礁宣誓主权。

首先有几艘舰艇是在甲午海战前就订好的,1895、1896年陆续交货的,分别是驱逐舰2艘“飞鹰”号和“飞霆”号,鱼雷艇4艘“辰”号、“宿”号、“列”号、“张”号。“飞霆”号,是清朝驻英国大使龚照瑗在英国买的,其它都是当时清朝驻德国大使许景澄在德国买的,都未赶上甲午海战。

图为在欧洲考察的海军大臣载洵(中间胖子)和海军统制萨镇冰(穿貂的那位)。

1895年清政府向德国订购了3艘巡洋舰,分别是“海容”号、“海琛”号、“海筹”号,1898年抵达天津港交货;1896年清政府又向英国订购了2艘巡洋舰,分别是“海圻”号和“海天”号,1899年交货。

巡洋舰队统领程壁光率海圻号巡洋舰1909年访问过东南亚各国,1911年访问欧洲后远洋美国,回国时大清亡了。

1896年清政府又向德国订购了4艘小型驱逐舰,分别是“海青”号、“海华”号、“海龙”号、“海犀”号,于1899年抵达天津大沽港口;1898年戊戌变法时曾筹得200万两白银建造舰艇,后变法失败大部分款项被慈禧没收,但福州船政局眼疾手快,没收之前花出去了一部分订购了材料,这也是福州船政局自己建的“建威”号、“建安”号驱逐舰和“建翼”号鱼雷艇。

至此海军基本成形,1899年清政府重新设置海军衙门,1905年已经荒废的江南制造局船坞制造厂被重新启用,并派遣大量欧洲人担任运营、设计、制造等,因管理得当到1911年清朝灭亡前江南制造局船坞制造厂造出了130多艘舰船。

图为巡洋舰队统领程壁光陪同纽约市长,检阅晚清海军仪仗队。

1909年清朝海军重新被整编为巡洋舰队,海军大臣载洵和海军统制萨镇冰从1909年-1910年考察了欧美各国海军,也分别向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美国、日本等订购了舰艇,但1911年辛亥革命后,这些舰艇订单有的按时交货,有的毁约,那都是民国的事情了。

清政府从甲午战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从各国共计购买了39艘各型舰艇。

重建后的海军新式军服

战败后到1898年底,共计购买了23艘。其中,比较著名的是1896年从德国购买的“海荣”号、“海琛”号和“海筹”号三艘巡洋舰,1897年从英国购买的“海天”号和“海圻”号巡洋舰。

1903到1909年,清政府从日本共计购买了14艘小吨位浅水炮舰。1909年,清政府合并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统一改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

1910年,清政府设立海军部,由光绪帝之弟载洵任海军部大臣,同年,载洵在日本考察时又从日本订购了“永丰”号和“永翔”号两艘轻型炮舰。

清政府重建海军后购买的这些舰艇,在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民国的动荡时期后,大部分成为国民政府海军的主力阵容,但此时贫弱的中国海军和世界一流的日本海军已成天壤之别。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海军由于舰艇少、吨位小以及武器老旧等原因只能在中国的内陆江河对日作战,在经历了一系列悲壮的战斗后,中国海军以全军覆没之巨大牺牲,为赢得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