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高管和华为高管画风完全不一样

这个问题不错,实质上是一个管理文化和企业文化问题,下边我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创始人/创始团队奠定企业文化基调。

如果要追溯小米与华为高管画风不同的根本原因,那么了解一下各家企业创办初期的历程很重要。

小米的诞生其实离不开雷军和黎万强,在我看来他俩就是小米的“马云和蔡崇信”,但不同的是,小米作为手机制造企业,严格来说在企业划分上应该属于科技公司,然而雷军和黎万强却因为对互联网营销的推崇,而让小米转变成为极具互联网公司特色的手机厂商。

如果我们将联想视作中国早期“贸工技”路线的代表,那么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现在,小米就是现阶段“贸工技”路线的代表,对于互联网营销的重视,对于工业资源的整合,让小米逐渐变成“商贸”色彩浓重的公司。

这就像个衣着光鲜妆容精致的都市丽人,如果你能看到她的本色,或许就会大失所望。

雷军自述偶像是乔布斯,但我觉得并不是,乔布斯对产品倾注的精力是国内众多手机大佬都不具备的,也许早期的黄章会像一点。

华为虽然并非做手机起家,但在通信领域,华为是从一开始就学会埋头做事的技术型公司。当然,任正非是华为绝对绕不开的灵魂人物,任正非的高瞻远瞩,他的居安思危,忧患意识,他对于整个市场的洞察力,都是雷军不具备的。

所以华为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地投入研发,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跨界进入消费电子领域,一飞冲天。

创始人的性格特点,公司创办初期的教训和经验,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性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二,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外部形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古代宫廷经常上演的“争太子”,如果一些人不喜欢太子,那么这些人往往就会汇聚到试图“夺嫡”的王子身边,这种现象在商业领域也会出现。

严格来说,小米是一家纯粹的消费电子销售公司,它基本上没有自研技术,那它靠什么盈利、扩张以及实现增长?靠资源整合,靠产业链支撑,靠营销引流——它的发展战略其实就是扩张商业影响力。

这种战略就决定了小米在舆论场上的活跃,它需要不断制造话题,保持品牌在消费者面前的曝光度和曝光频率。

它的另外一个策略就是将自己放在华为的对立面,这种对立的形成不仅是产品上的对比,也包含企业文化的针锋相对,宣传风格的截然不同。

实际上这种对立对于小米来说是有很多好处的,第一跟争太子类似,小米可以获取很多华为竞争对手的善意或支持,比如高通等;第二增强公众认知,其实在技术上小米跟华为真的很难相提并论,但经过小米的操作,如今公众潜意识里,已经有了“只有小米能跟华为正面叫板”的认知,这种认知对小米来说非常重要。

而华为从来没将小米视作真正的竞争对手,华为如果有对立面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自己,华为是一家很重视技术进步和自我审视的企业,所以华为不需要在舆论场上制造话题,它只需要展示自己,就会形成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冲击。

其实小米和华为都是优秀的企业,它们的差异除了以上两点,还有外部资本推动和市场竞争的因素存在,这都是影响企业宣传策略的很重要的因素。

现在的华为也正在从这些舆论战中学习,但对小米不利的是,小米会的这些华为想学也能学到,但华为会的这些小米却很难学到手,如果小米继续无视技术差距,做自己的“组装业务”,那么能走多远就会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注好人长安君,掌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看更多科技热评哦!

对于发生这样的现象很正常,毕竟为了发展生存,不得不这样做;小米的雷军,曾经和黄章在网上也不是有一段说法,说雷军早期是找了黄章合作,一起联合打造魅族,但是并未想过雷军会出去,但是最后雷军还是出去了,和几个人歃血为盟,喝了一碗小米粥来说创立了小米科技!

小米一直来到2016年之前都还是很占上风的,在智能手机领域从2013年到2016年很是风光,而且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营销方面很占优势,而且还推出了一本口碑营销的书籍,对于小米的发展口号一直来也是以“为发烧而生”,在硬件领域价格压得很低,而且也深受喜欢,但是后来随着智能手机出现越来越多,小米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为发烧而生的,发烧真的是很烫的问题、各大厂商都开始做特色手机,vivo主打HiFi音质、oppo主打拍照,华为来了一把王炸,学小米的营销模式,而且还有所超越,和徕卡进行合作打造了独特的影像系统在高端手机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也推出了荣耀对标小米更加明显,而且学小米营销模式更加极致!

而且华为还增加了自主化芯片技术,也让华为的成为中国的民族品牌,很多人因为用华为而荣耀!华为一直重视技术,所以高管经常挂在嘴边是技术人员、理工男等口号,让人们看到了原来华为的技术产品很硬核,价格高也能接受!

小米也不得不着急起来了,曾经2017年一度连oppo和vivo都不如,所以需要并发力量,所以2019年开年,雷军以“不服就干,生死看淡”口号来讨伐华为和荣耀,认为荣耀和华为很极端的诋毁小米,特别是在实体店方法无所不及……当然具体事实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这就像当年刘邦起义还要编造一个斩蛇的传说。接着就请到了互联网公关能力特别强的卢伟冰加入小米,助力小米打仗、发展红米品牌!这一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各种怼荣耀快充技术不行、LCD屏幕不行、保时捷款的华为mate系列就是买了一个贴标等等话题!

而在2020年5G时代来临,为宣传小米10pro,刚加入的原联想手机负责人常程、原金立手机负责人卢伟冰、和雷军形成了铁人铁三角阵容,为了宣传小米10系列手机,各种踩踏华为,说成功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确为小米获得了很多话题量,而且同时也为华为带动了很多话题,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一路走来,的确小米更多是为了营销而营销,特意找卖点很到位,而且高管都是营销大军,为了实现营销、实现卖点不断的科普、不断的对比VS,而华为方面更多是内忧外患,的确也并没有太多心思去面对这些,所以也有华为的管理层,但是非高管,其实是荣耀的一个小的负责人在不断发生,而华为则是打造很多产品需要在今年挽救国外的市场,因为GMS因素,华为无法取得好的销量,所以华为研究了HMS,所以华为接下来要走的路很长,而且面临的强敌不仅仅是国内小米以及其他的国产品牌,也需要面临三星和苹果,同时也需要面临美国方面打压,导致谷歌等系列公司的合作问题,所以估计也真的没有心思去和小米去怎么怎么样。当然华为等下一个阶段有所喘息,到底会有怎样的动作,这个也是蛮期待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你好,我来回答下本行业问题。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实际上小米高管也不完全都像卢伟冰一样张牙舞爪哈,像林斌、洪锋王川等都是比较低调务实的。其实早期雷军也很温和,可能是被卢伟冰带跑偏了吧,只不过由于卢伟冰抢戏能力太强了,再加上雷军最近又把联想前“万磁王”常程给挖了过来,所以给大家一种雷军要跟华为“拼命互撕”的感觉。

雷军和余承东的“蜜月期”

常关注手机圈的朋友可能知道,早年间雷军和余承东还有过一段“商业互吹”的蜜月期。那是12、13年左右,小米刚发家,华为还没开启CBG战略,当时的国产手机仍然被三星、苹果、HTC等霸占着,作为后来者,小米和华为进行抱团取暖也是无奈之举。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呢?恐怕是从14年8月华为发布了一战成名的Mate7之后,小米突然发现,华为的工业设计和供应链能力原来这么强,从那以后,恐怕雷军心里又起了刺了。

淮北oppo售后电话,淮北oppo售后电话号码

大家再看看这张2017年的合照,那时双方在公开场合还能有说有笑,不至于撕破脸,但是多少还是有点强颜欢笑的意思,那时候华为刚发布了Mate10系列,短短几个月销量破千万,在高端领域正式站住脚跟。而小米呢,已经有疲软之势,再加上OPPO、ViVO的穷追猛打,实在是有点招架不住了。到了近两年,则画风突变,主要原因,就是卢伟冰的加入。综合以上,我认为两家高管画风不同的原因有三。

两家高管画风不同主要有三个原因

(1)小米是开放型公司,允许粗放型公关

卢伟冰做过很多打脸的事,实际上也给小米招了很多黑,比如贬低华为智慧屏是噱头引发全网拆机,引发小米从做工、用料、用户体验全面被碾压。但是即便如此,雷军也从来不制止,这是因为小米公司本身属性是互联网基因,玩饥饿营销起家的人,不说点惊天动地的话,反而觉得不那么得劲。所以说,卢伟冰天性,是对小米的胃口的。这也是为什么雷军会挖常程来小米,他心里想的是:从此左卢右常,小米称王!

(2)小米也是被逼的

18年左右,小米被挤出了中国销量前三名,这让雷军彻底慌了。高端市场没打下来,低端市场又被OV荣耀给抢了去,雷军肯定想了很久,他心里肯定也很苦,因为最重要的芯片不会造,这样就在国人口碑上永远低华为一个档次。最终还是只有祭出大招:太极拳,你来我档,你去我贴,紧紧的咬住大哥华为,就不会掉队,给消费者一个心理暗示:小米,跟华为是一个挡位的。

(3)华为的公司文化不允许高管太张扬

我在华为做过六年研发,深知华为企业文化之特点,华为低调的作风是不会允许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做高管的,估计在发布会上怼一下苹果、三星,就已经是余承东的极限了,再狠的话,他说不出来,也不会说,《一代宗师》有句台词说的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最重要的是,华为清楚自己的优势,芯片在手,华为已经胜了半手,没必要对对手下死手。

任正非内部有过讲话,不要把对手逼死了,逼死了对手,你也活不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兴受到美国制裁后,华为立即停掉了对中兴的所有官司和索赔,因为华为考虑的,是更长远的利益。

结束语

由于本人在华为工作过,可能言语上有偏袒华为之处,请大家海涵,但以上文字确实是我一气呵成,有种直抒胸臆的感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