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故障分析

冷凝器经常出现的故障是冷媒冷凝压力过高,导致机组不能正常运行。

主要原因之一是冷凝器内铜管内壁水垢沉积,换热效率下降,冷媒不能达到正常的热交换而不断推升冷凝压力。而冷凝器内流动的循环水又是机组用户经常忽略的问题,用户一般不容易关注水质恶化导致的水垢沉积,这需要专业的水处理工程师处理。另外出现的致命的故障是冷凝器铜管穿孔,导致冷媒泄漏。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冷却水的水质恶化导致的,尤其是菌藻不能有效控制,生物粘泥太多,沉积到换热器铜管下部,导致垢下腐蚀,在例行清洗时,出现穿孔现象。

冷凝器散热不好的后果

1.

由于冷凝不好,会造成压机排气压力大,耗电多,压机损耗大。

2.

散热不良,造成压机排出的高压高温气体,无法充分散热,不能充分液化,造成开机时间长,制冷不良,甚至达不到设定温度。

3.

由于毛细管流动的不是纯液化的制冷剂,而有气体参杂在里面,会造成毛细管不正常振动,产生较大噪音。

4.

冷凝器一直在高温状态,会造成箱体发泡层过早老化,收缩,影响保温效果。

空调冷凝器感温头故障短路,继续使用空调会怎么样

由于温度传感器(俗称感温探头)的阻值,在不同的温度,对应不同的阻值,并且元件本身没有任何厂家的型号和参数标识,这给我们维修空调时增加了判断难度。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朋友发感温头的帖,这里有一些技巧,可帮大家解决这样的问题。

一般同行在维修过程中是以实测阻值和资料对比,或者用手握感温头,用表测其阻值是否有变化来判断其好坏。

这些可以大概判断出传感器的好坏。不过有些传感器,在用加温法时,阻值也是变化的,但其阻值已经严重偏离正常值。还有些机型不熟悉,无法知其确定的阻值。本人观看许多空调的电路图发现,空调的传感器电路基本相似,都是以电阻分压形式提供信号电压给CPU进行比较计算,以此判断外界温度的高低。

CPU向感温头供电一般是+5V,经过感温头电阻变化分压后,输入CPU的电压一般在+2。0V~3。0V之间,这也是传感器两头的电压。如果测出的电压严重偏离,可判断传感器已经损坏。

1、不同类型感温头的阻值不同,但如何判别感温头的好坏呢?很简单,就是在线测量它的电压,25度时正常的电压一般是在+2~+2。

5V之间。

2、因为人的体温恒定,所以用手握感温头一时,它的在路电压是一定的(约为2。17V)。

3、拔掉感温头的插头,在线路测量其座子的两个插针的电阻,所得的阻值基本就是感温头在25℃时的型号值(经实际检验此方法不准确)。如果是8K左右的电阻,那传感器感温头的型号值一般是10K;如果是4。

7K电阻,则是5K感温头;以此类推。但有部分大型空调,变频空调外机控制板温度传感器的阻值是下偏置电阻的3倍,即以上述方法测出的阻值乘以3,就是传感器在25°C?时的阻值。

4、感温头的型号值就是它在25℃时的电阻值,通常是5K,10K,15K,20K,50K这几种,一般都是负温度系数的,即温度越高,电阻值反而越小。

5、一般来说内机管温和室温阻值是一样的。

制冰机冷凝器故障怎么处理

制冰机冷凝器故障的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清洁制冰机冷凝器。长期使用后,灰尘等杂质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可以使用喷射或清扫的方法来清洁冷凝器,但是需要注意不能使用酸性或化学溶剂清洗。

空调冷凝器故障表现(空调冷凝器故障表现有哪些)

2. 检查制冰机是否缺油。如果润滑油不足会导致冷凝器散热不良,因此需要检查油的质量和数量。如果油的质量不好,需要更换高质量的油;如果油不足,需要添加适量的油。

3. 更换制冰机冷凝器。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更换冷凝器。更换时需要注意更换型号和规格相同的冷凝器,并且需要使用高质量的冷凝器。

以上方法可以解决制冰机冷凝器故障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如果无法解决,建议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