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除了美国在其他经济体是否存在像巴菲特那样的超级投资者
这问题问的。
自然有,如尤太资本,华尔街资本,法国的,英国的等等。要不世界的各国不全都成了美国的农场主了吗。
各国都有自己的资本基础,那是不可少的,只是不大可能有如美国那么霸道罢了。
“中国巴菲特”-段永平了解一下
段永平,江西泰和人,1961年3月生于南昌。
1989年3月,28岁的段永平到中山市怡华集团下属的一间亏损200万元的小厂当厂长,段永平决定做电子游戏机。
1991年,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成立。三年之后,这间小厂产值已达10亿元,并正式命名为中山霸王电子工业公司。1994年,段永平向集团公司提出对小霸王进行股份制改造,但没被通过。
1995年9月18日,34岁的段永平到东莞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步步高"很快成为中国无绳电话、VCD、教育电子产品等行业中的名牌。此外,步步高集团还孵化了当今中国手机市场最赚钱的两个品牌:OPPO 和 vivo。
步步高开枝散叶,直接孵化出OPPO、vivo,间接孵化出一加,这种模式也是全国少有,更别说拼多多也和段永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01年底,在美国证券市场的低谷阶段,段永平开始以1美元左右"吃"进网易股。2003年10月14日,网易股飙升到70美元,段永平持有的股票在一年多里涨了五十倍以上。
他从实业家的角色中退出,又作为投资人,通过投资网易、UHAL、GE等大赚特赚,被称为“段菲特”。
由于他的刻意低调,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道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一加、拼多多,背后都站着同一个人。
段永平,就是一个谜,被一些人称为“中国最神秘富豪”。
段永平的第一次大手笔,是购买网易的股票。
他到美国的时候,正是网易最艰难的时光。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网易股价由上市时的3.03美元和高峰时的9.38美元,一路狂跌至0.64美元。
段永平仔细研究了网易的财务报表,知道了网易未来在游戏产业的雄心——而恰好,他自己就是一个喜欢打游戏,而且是从做游戏机起家,深谙游戏市场巨大潜力的人。
他认为网易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以后有大涨的机会,于是,把手头能动用的两百多万美元全部投进来,以0.8美元左右的股价大量吃进,成为了网易第二大个人股东。
第二年,网易推出的网络游戏《大话西游2》大获成功,股价开始起死回生,到2003年10月,已经涨到70美元。
也就是说,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段永平投入的两百多万美元,已经变成了一亿多美元。
这一年,丁磊成为“胡润百富榜”的中国首富,段永平也进入到第83名。
后来,段永平又以3.5美元的价格买进拖车租赁公司UHAL的股票,日后涨到了100美元以上;购买美国电气巨头GE的股票,也赚了上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他也通过购买万科、创维、茅台等,获利颇丰。
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了巴菲特慈善午餐。这一举动让段永平想低调都不可得,成为被舆论热议的人物。
在巴菲特午餐上,他还带了一个小兄弟一起去。这个出生于80后的小兄弟,是丁磊介绍给他的,也是浙大的学弟,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在谷歌工作。
日后,这个小兄弟将创造一家全新的电商公司,打破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强相争的局面,并于2020年成为仅次于马云和马化腾的中国第三大富豪。他就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黄峥和段永平
2007年,黄峥开始创业,段永平大力支持,直接从步步高分了一块业务给黄峥做,帮助黄峥首次创业就站稳了脚跟。
其后黄峥创立其他公司,一直到2015年创立拼多多,段永平都无数次指点、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出资。可以说,没有段永平,就不会有黄峥的今天。
段永平把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概括得非常简单,"你要买一只股票,其实是买这家公司,因此前提是你必须了解它,这与投机截然不同!"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投资和投机其实是很不同的游戏,但看起来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门,开赌场的就是投资者,而赌客就是投机者一样。赌场之所以总有源源不断的客源的原因,是因为总有赌客能赢钱,而赢钱的总是比较大声些。作为娱乐,赌点小钱无可非议,但赌身家就不对了。可我真是能见到好多在股场上赌身家的人啊。
以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做投资,只要你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投机需要的技巧可能要高很多,这是我不太懂的领域,也不打算学了。
对投资的基本理解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
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保持平常心
“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好像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个“简单”其实并不是太简单,事实上这个简单实际上非常难。
在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关于估值的,所以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
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160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
无论什么时候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也会在亏钱时该卖的不卖。)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作为你买的理由。
选择一家好的公司,拿得住
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韦一千多亿美元市值,也才投十来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
封仓10年是个很好的思路,选股时就该这么想。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持有苹果10年或以上。实际上我买股票时还真没有想过要拿多少年。我一般会给我买的股票定个大概的价钱,比如买GE时我就认为GE至少值20块,但我确实没想过要多少年才会到。
买苹果的灵感其实是来自博友的提问。记得前段时间我在这用苹果举过一个什么股价叫便宜的例子:如果你觉得苹果值5000亿的话,那3000亿就是便宜,虽然他曾经只有50亿的市值。其实我个人认为,苹果有可能会是地球上第一家年利润过500亿美金利润的公司(过多少不敢说)。也许苹果会是第一家市值过万亿美金的公司(这个取决于市场会有多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