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浒传里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没有小三小四小六

小时候第一次看注音版水浒书就对二五七产生了另类的兴趣,不知道你们跳过皮筋没有,我们当时跳皮筋有一段词是这样的: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因此我童年每次跳皮筋就想起这三个大汉了,所以小时候的我很自豪的告诉周围的男生,为什么他们叫二五七,因为他们三个是跳皮筋的发!明!!者!!!

好吧下面进入正文阶段,关于石碣村阮氏三雄的数字标号我车逻辑推测有三种可能。

一、就是单纯的辈分

阮家至少有七个孩子,分别是阮小幺阮小儿阮小三阮小四阮小五以此类推,然后在那个战乱的、强盗猖獗的、瘟疫肆虐的年代,阮家兄弟纷纷出现了意外,仅剩的孩子正好排行二五七。

二、起名习俗

可能和阮家的起名习俗有关,有的家族起名是按照大家族走的,父系的叔伯兄弟会根据孩子的出生顺序进行“大排名”,排行为大、三、四、六,八甚至更多的堂兄弟也是存在的,但并不在石碣村。这样也基本遵循了姓名文化的排行法。

三、阴阳五行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七”这个数字代表着许多含义。《汉书律历志》说道: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而《说文解字》中更是用阴阳文化学说对其进行了解释: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最关键的是,阴阳与五行之和正好是七,所以7=2+5在古代基本是约定成俗的规定,这也跟儒家学说中的“以和为贵”的“和”状态,和道家学说中的“道”或“气”,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见施耐庵在塑造人物和情节方面真是下了一番功夫。我们知道小说中阮氏三雄出场的第一次“大战”就是智取生辰纲了,而夺生辰纲恰好7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二、五、七。晁盖还梦见了北斗七星和斗柄小星:

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 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得来跷蹊,也猜个七 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

吴用是儒家代表,公孙胜是道家代表,儒道都齐了,队伍里有了阴阳五行,接着找三阮,恰好排名二五七,这这这真的大吉啊,先有7人聚义的大七星,又有阮家兄弟二五七的小七星,因此此仗是必胜的节奏(可惜的是,其实晁盖才是那化作白光的小星)。

我们可以再分析一下阮氏三雄的绰号,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太岁除了是肉灵芝外,我们最常说的就是你敢太岁头上动土,就会招来不幸。阮小二就是个站在地上的活人太岁,最后征方腊在乌龙岭自刎了,也证明凡人动不得太岁,只得让他自行了断。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五加二又是七,他是征方腊梁山死的最后一位好汉。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果然征方腊时两个哥哥都死了,自己因龙袍事件得以善终,回村赡养母亲去了。

最后说一下智取生辰纲的核心影帝白胜,演员的诞生大奖不给白胜那真是遗憾了。可惜不幸被抓,严刑拷打之后还是被激将才供出了晁盖一人,也算够意思了。不管怎么说最后也是东窗事发,导致那六星走投无路,只得跟着晁盖上梁山,当然这也是群魔聚首的开始。白胜白胜,对于晁盖来讲真可谓是白白胜利一场。


文/车逻辑的逻辑

人家白胜是被诈供的可不是主动出卖他人!

【创作热词】《水浒传》中,山东郓城县石碣村阮氏三兄弟,名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没有小三小四小六,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了解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了解旧时中国农村的状况,了解旧时农村的大家族兄弟之间是怎么排名地就明白了。

在旧时中国农村,大的家族兄弟间的排名,往往是以叔伯兄弟甚至堂叔伯兄弟来排名,并不是只以亲兄弟来排名。所谓的“叔伯兄弟”就是父亲间的亲兄弟(即父亲、亲伯、亲叔)所生的儿子;所谓的“堂叔伯兄弟”,指的是爷爷间的亲兄弟(即爷爷、亲大爷、亲二爷等)所生的儿子的儿子。亲兄弟血缘关系最近,叔伯兄弟次之,堂叔伯兄弟再次之。

旧时农村社会,由于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差,孩子早夭的很多,早夭的孩子中除了婴儿期早夭的,都是要参与兄弟间的排名的。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旧时农村社会,女孩是不参与男丁的排名的,女孩有女孩的排名(如大妮二妮三妮等,大姐二姐三姐等)。

阮氏家族,阮氏三兄弟,虽然只是渔民,却是石碣村的一霸,石碣村可以说就是阮氏兄弟的天下,阮氏家族在石碣村就是个大家族,阮氏三兄弟间的排名并不只是以亲兄弟之间排的,而是以叔伯兄弟之间排的,也有可能以堂叔伯兄弟之间排的。这样,也会使产生另外一个疑问,以叔伯兄弟或堂叔伯兄弟排名,参与排名的会更多,那么怎会只见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呢,这也可以得到合理地解释,应有几种情形:一种是有的兄弟早夭了;一种是由于当时阮氏家族是渔民,难免会与其它村争夺渔场产生械斗,难免会造成人员伤亡;再一种情形就是除阮氏三兄弟外,其他兄弟可能到了外地谋生,或者只是老实的普通人,不参与江湖纷争。

综上所述,在水浒传中,只见了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几位,而不见有阮老大阮老三阮老四阮老六阮老八等,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的早夭了,有的为家族利益而械斗亡了,有的可能到外地谋生了或只是个不愿卷入江湖纷争的老实人,只留下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位非亲兄弟而是同族的三兄弟,在险恶的江湖中抗争。

梁山好汉大多数都是“陆将”,擅长在陆地上作战的步军头领,或者马上作战的马军头领,能在水中作战的“水军头领”并不多,只有李俊、张顺、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和童威童猛。

这些水军头领中,阮氏三兄弟的名字有点奇怪。

阮氏三兄弟是亲兄弟,从书中来看,阮家只有他们仨兄弟以及一个老母亲,其中只有阮小二成家了,还有个儿子。除此之外,再没有别人了。否则,生辰纲事件败露后,阮氏兄弟应该会带着他们全部上山。

既然家中只有三兄弟,为什么他们叫小二、小五和小七,而不是按老大、老二和老三的顺序起名呢?

这个问题,有许多说法,尤其是一些传说故事曾做过解释。

比如,在八十年代有一本书叫《水泊梁山的传说》,主要是说一些关于梁山好汉的故事。这本书中,关于阮氏三兄弟的名字,有这样一个故事。

阮氏三兄弟生下来之后,父亲文化水平低,一直没有给他们起名字。不过,因为生长在梁山泊边,打鱼为生,所以父亲从小就教他们哥仨下水、打鱼,所以哥仨水下本领都很好,打鱼技术也不错。

这一年,父亲得了一种怪病,久治不愈。后来有个医生说,用“泥里钻”的鱼可以治好父亲的病,只是这种鱼在深水处,很难捉得到。为了给父亲治病,兄弟三人没有犹豫,立马下水为父亲捕鱼。尽管当时已经是冬天,但是兄弟三人还是捉到了这种鱼,而且还不止一条。老大捉了两条鱼,老二捉了五条鱼,老小最多有七条鱼。

父亲靠这些鱼治好了病。大喜之下,他就用鱼的数量为三个儿子取名。于是,老大就叫小二,老二就叫老五,老三就叫了小七。

但是,这个所谓的传说故事,真可谓“胡扯八道”。

试想一下,哪有人家孩子都几岁甚至十几岁了还不取名字的?古代人也是人,也得给孩子庆生办满月酒成人礼,即便家庭再穷,父母文盲,取名字也不会很难。猫狗猪牛羊,树叶花朵乃至于蛤蟆毛驴都可以用来做名字。

就是现在,一些老人的小名也都是“狗蛋”“驴腿”等。就因为,他们父母没文化,所以随口取了。而且即便自己不会取,也会有好心人有文化的人帮忙取名。

所以说这个故事很假,是后人强行编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蹭水浒的热度。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人说,这个名字,是按他们仨打鱼的重量所取,小二打的鱼重二斤;小五的鱼五斤,小七的鱼则是七斤。也有人说,阮氏家庭原本有七个孩子,只是老大老三老四老六夭折了,所以只剩下老二老五和老七;更有甚者说,的确有七个孩子,只是老大老三老四和老六是女娃儿,不算在排行内。

诸如此类的说法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要么是望文生义,要么纯粹就是胡说八道,是后人编造出来的。

实际上,最有可能的答案是:阮氏三兄弟的名字是按照家族排行取的。

古代人看重家族,他们往往生活在一起,有困难一起帮助。正因如此,所以兄弟们的孩子也都是按照出生顺序来排行,而不是只按照个人家庭的排行。

比如老大老二和老三亲兄弟,他们各有两个儿子,出生时间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取名可能就是老大家的是大郎、二郎,老二家的是三郎、四郎,老三家的则是叫五郎和六郎。当然,也有可能是老大家为大郎三郎,老二家为二郎五郎,老三家为四郎和六郎等。

总之,按家族顺序排行来取名,不是按照自己家的排行。

如果叔伯多的人,排行也会多,以至于不仅有六郎、七郎,甚至有十三郎、甚至二十三郎。著名的《祭十二郎文》,就是唐代韩愈一篇对十二郎所写的祭文,这里的十二郎不是他的第十二个儿子,而是他的侄子。

吕梁孝义三星手机售后(孝义三星手机售后维修中心)

在水浒中,同样可以发现这种情况。

比如宋江家,宋江明明排行老大,却叫三郎,他弟弟则是四郎。为何?很可能就是宋江在家族中排行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