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些技术只是当前的技术,基本意思是解决计算能力,计算工具,应用场景。

1.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是一体的,有云,才能在目前的摩尔定律前提下,并入更多的计算资源,存储空间。而计算资源为人工智能提供算力,大数据可以在云存储中无限扩展,也给人工智能提供成长需要的养料。

2.最多能够实现一些弱人工智能应用。自动驾驶,语言系统,图片识别,准确率很高了。但想让人工智能高速你说这车设计很性感,很有艺术性那将很难很难。

3.量子计算,微粒子通信将导致计算资源和通信技术的跃进,另外微粒子研究将影响下一代技术的潮流。而且将来必然是一个量子计算机可以顶一个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数据中心的能力。那技术又会反转到之前,一个服务器或几个服务器干了一个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的工作。并行计算又转到串行!

4.宇宙时代到来,现在技术进度一天等于过去100年的速度,因为很多研究可以模拟进行,一小时干了100年的活都很正常。必然要宏观上突破行星圈,进入太阳系时代,这样的机遇下,能够早一步那很有可能会通吃天下。所以可以看到,马斯克,贝佐斯都盯着这块肥肉。

5.太空移民,超巨型太空站,无人火箭,无人宇宙运输船,太空电话,太空高铁,太空飞机。将燃爆下一个50年。10年以后。巨头们可以将钱都砸向太空。

历史上香港是如何沦为殖民地的

通州华为售后服务电话(通州华为售后服务电话号码)

实际上香港的割让是分为三次进行的,从最早的一次1842年算,香港被殖民的时期长达155年。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一下这段历史吧。

△中国收复香港

第一次:《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第一次鸦片战争

而此时,除林则徐在积极备战外,其余均防备松弛。7月,英军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8月,英军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此时清廷才认识到双方的差距,道光帝于是同意与英国谈判。10月,琦善署理两广总督。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

1月15日,中英双方签订《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让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他虽上书道光帝,力言必须禁烟和重视海防,使被道光帝斥为一片胡言。不过《穿鼻草约》却始终没有经过道光帝批准,且没有加盖关防印,因此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中英《穿鼻草约》

后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所获权益太少,于是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来华为全权代表,扩大侵略。从1841年8月27日开始,英军先后攻陷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等地。此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在战争无法取胜的情况下,不得不再次和英方开始谈判。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双方在英军旗舰“汗华”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要求。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第二次:《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

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队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不停等条约《天津条约》,进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权。1859年,英、法、美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清政府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北京条约》签约现场

1860年8月,英法联军17000余人到达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在通县击败清军主力。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命恭亲王奕䜣为全权议和大臣,留京求和议约。在谈判时,清政府毫无抗争,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条件。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而《北京条约》中的其中一条便是“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第三次:《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地区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法国向清政府提出在中国南部海岸建立煤栈的要求,英国政府得知后,则向清政府提出,如果清廷将广州湾(今湛江市)租借给法国,英国等列强将会提出类似要求,以此威胁清廷拒绝法国的提议。

然而,在沙俄支持下,法国气焰极为嚣张,清政府被迫于4月10日同意租借广州湾。英国见法国勒索成功,随即向清政府提出“补偿”要求,要求与法国享受同等待遇。24日,英国公使窦纳乐照会清政府,共提出五项要求。由于很多条款涉及法国利益,清政府不敢全然拒绝,却也不敢统统应允,于是便和英方商议是否可以折中,结果被英国拒绝。清政府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6月9日,李鸿章、许应马癸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中规定“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即香港新界)。


至此,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