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岛的道路都是以地名命名

青岛的道路之所以都是使用地名来命名跟青岛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

最早以地名来命名青岛道路是在清朝末年,青岛地区在被德国占领之后,开始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所以青岛第一批路名是德国式的路名,如:

威廉街(今太平路)、柏林街(今曲阜路)、亨利亲王街(今广西路)、汉堡街(今河南路)、斐迭里街(今中山路南段)、依列女街(今湖北路)、俾斯麦大街(今江苏路)、卢伊特坡尔德大街(今安徽路)、基尔大街(今泰山路)、柏门街(今肥城路)等。

民国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青岛,于是青岛的路名又进行了修改,但命名方式也跟德国殖民时期命名方式相似。如:

佐贺町(今广西路)、万年町(今江苏路)、舞鹤町(今太平路)、静岗町(今中山路南段)、宫岛町(今朝城路)深山町(今河南路南段)、河南町(今河南路北段)、滨松町(今湖北路)、广岛町(今广州路)、横须贺町(今泰安路)、马关町(今肥城路)、若叶町(今陵县路)、麻布町(今曲阜路)等等。

青岛道路现在的命名体系是1922年青岛回归祖国之后形成的,延续了之前以地名命名的方式,使用中国省名、地名来重新命名道路。

于是就形成了以“山东”、“河南”、“湖南”、“曲阜”、“北京”、“广州”、“泰安”等集省名、市名、县名或标志性地区名为一体的命名方式,部分地区因地名行政区划变更的原因,很多道路名采用了地区别称或旧称来命名,比如芝罘(烟台)、兰山(临沂)。

上世纪20年代在建设“八大关”,现在的“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在规划中拟命名为“临沂一路”、“临沂二路”和“临沂三路”。但是最后选定的却是我国著名的关隘,还有“武胜关”、“嘉峪关”、“函谷关”和“正阳关”等十条以“关”命名的路。

后来,又出现了以“峡”(团岛的八大峡)、“湖”(南京路周边)、“江”(经济开发区)、“山”(经济开发区)和“岛”(市区内)命名的路。

在市南、市北两区交界处,还有几条路的名字是在现在的地图和行政区划上查找不到的,或很不熟悉的地名:如“辽北路”、“嫩江路”、“合江路”等,那些都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回归祖国时,将原来的东三省划分为九省时用的地名。

此外,还有一些以其他方式命名的道路,比如:

动物打头:龙口路、虎山路、鱼山路、燕儿岛路、蚌埠路等;

植物打头:松柏路、柳林路、桃园路、桑园路、莲岛路等;

寓意吉祥:太平路、兴隆路、和兴路、吉安路、庆祥路、聚仙路、同兴路;

以人名命名:中山路、芝泉路、白求恩路

以院校命名:青大路,

以企业命名:海尔路;

明显行业色彩:菜市路、市场一路,

蚌埠海尔售后(蚌埠海尔售后电话24小时)

以两头地名命名:四流路、李山东路、台柳路、湖清路等。

青岛的道路名称大体有六种命名方式,并不是你认为的以地名命名一种方式。当然地名命名的比较多所以形成了这种错觉,似乎都是用地名命名。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情况,1人名,包括中山路和芝泉路。2首尾名,包括台湛路哦,台柳路等3以所在地命名,如西吴路。4,以吉祥语命名,如大成路,顺兴路,人和路,嘉善路等。5.以崂山风景命名,包括驼峰路,明霞路,黄山路,太清路,上清路等。当然还有就是城市和省的名称,也有区级的,比如云龙路,就是徐州的一个区,恰好也是徐州路的一条小之路。当然,这六种方法仅限于老城区,其他区市还有其他命名方式。

青岛是德国人建的城市,当时德国以德国的地名和人名命名青岛路名,宣示对青岛主权;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以日本地名命名青岛路名,宣示对青岛主权;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为宣示对青岛主权,北洋政府决定以中国地名命名青岛路名。虽然,现在很多城市都以地名命名路名,但青岛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全城以地名命名的城市。

青岛道路为什么都是以地名命名?

青岛的路名很有故事性。青岛地区在被德国占领之后,开始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所以咱们青岛第一批路名是德国式的路名,如“威廉街”(今太平路)、“柏林街”(今曲阜路)、“亨利亲王街”(今广西路)、“汉堡街”(今河南路),这些都是清朝末年的事了。

民国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占领了青岛,于是我们青岛的路名也穿上了“和服”。如“佐贺町”(今广西路)、“万年町”(今江苏路)、“舞鹤町”(今太平路)、“静岗町”(今中山路南段)等等。

我们现在的命名体系是1922年青岛回归祖国之后形成的,于是就形成了以“江苏”、“湖南”、“北京”、“广州”、“泰安”等集省名、市名、县名为一体的命名方式。另外,还有许多地方是以他的别称来命名的,如“芝罘”就是“烟台”、“滋阳”即“兖州”、“兰山”就是“临沂”。

说起临沂,他还差一点被用做路名,而且还是三条。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建设现在的“八大关”的时候,现在的“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在规划中拟命名为“临沂一路”、“临沂二路”和“临沂三路”。但是最后选定的却是我国著名的关隘,还有“武胜关”、“嘉峪关”、“函谷关”和“正阳关”等十条以“关”命名的路。

随着城市的发展,前面既然有了一群以“关”命名的路,后来就出现了以“峡”(团岛的八大峡)、“湖”(南京路周边)、“江”、“山”和“岛”命名的路。

还有几片区域是以同一字头命名的。沧口有“永”字群:永安、永宁、永清、永平等;也有“兴”字群:兴山、兴华、兴隆、兴城等。

也有的地方,同一地方的两种不同的称呼都被用做路名使用。如“苏州路”和“吴县路”、“济南路”和“历城路”。因为早年的府、州、县同城而治,济南府衙门和历城县衙门都设在济南城里,苏州府和吴县也是同城而治。

在市南、市北两区交界处,还有几条路的名字是在现在的地图和行政区划上查找不到的,或很不熟悉的地名:如“辽北路”、“嫩江路”、“合江路”等,那些都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回归祖国时,将原来的东三省划分为九省时用的地名。

当年青岛老市区的道路,基本是以大江南北各省名和山东省的县市名命名的。

以云贵川三省得名的云南路、贵州路、四川路,横穿市区西南部的西镇,成为西镇东西向三大干道;加上同在西镇的西藏路、西康路(西康,1955年撤省),祖国西南五省名齐全了。

大港、小鲍岛一带,位于老市区偏北偏西,几条主要道路则以祖国偏北偏西的省名命名,有新疆路、甘肃路、青海路、绥远路(绥远,1954年撤省),上世纪50年代绥远路改名包头路。延续绵联之,则有热河路、辽宁路、(内)蒙古路、吉林路。

中山路,原名山东路,因纪念中山先生而改(同时改名的中山公园,原名汇泉公园)。这一带南北向的依次为,山西路、河南路、河北路、山东路、浙江路、安徽路、江苏路,江苏路延长,是上海路。东西向则有广西路、湖南路、湖北路。至于太平路,不知何以得名。偶作猜想,广东路不应在现在的位置上,太平路该叫广东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不是很顺,很自然,很规律吗?

天桥西首,火车站车辆段墙外,是广州路。天桥东首,五路交汇,济南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大沽路延伸,是保定路。这些路名取之于国内大城市或著名商埠名。同样的类型还有江苏路上海路绵联的苏州路、常州路、吴淞路。

当年青岛老市区的道路以省内省外大城市或著名商埠命名的,毕竟不多。除上述之外,有旅顺路、大连路、威海路、武昌路、江宁路、沈阳路。这些路的命名和分布,好像看不出什么规律。

不知为什么,当年连南京路也没有,仅有小小江宁路(劈柴院儿)代之,聊胜于无。现在的南京路是东部开发以后才有的。鞍山路、抚顺路,好像是建国后陆续才有的。杭州路,原名奉化路(浙江奉化是蒋介石原籍),上世纪50年代改名。可以猜想,当年奉化路的命名,是有些政治因素的。当然,改称杭州路,也是有些政治因素的。

由此,不禁想到芝泉路。芝泉,北洋皖系军阀段其瑞的字。据说芝泉路是以此命名的。若果真如此,芝泉路在青岛的道路命名中很是另类。那时的芝泉路,偏处城市郊野一隅的山间,仅在汇泉至浮山所的湛山大路一侧,露出她恬静安谧的路口,而另一端则不知所终。一点也不显山露水。恕我孤陋寡闻,青岛老市区有大名鼎鼎的威海路,可有烟台路?烟台威海应是并列双雄的,何以有此无彼。

当然,永远值得青岛人津津乐道的,是八大关道路的命名。虽称八大关,实际是这个区域的10条道路分别以祖国10个著名关隘的名字命名。随着城市的建设,又有了八大峡路、八大湖路、八大岭路,巧妙之至,蔚为大观,彰显青岛路名的命名特色和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