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大庆有彩电

有,但是不多,那时的彩电还要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怀念那时,看电视都到邻居家有彩电的人人家,小孩儿的疯闹,大人的闲聊,无拘无束,不像现在,邻居家都不认识,见面仅仅是点一下头,那时候的邻居真亲啊,要不老话怎么说远亲不如近邻,不像现在老死不相往来。

应该是还没有到,那时候我的父亲去深圳出差,带回来一台黑白的电视机,很小的那种,那时候我的家在部队的营房住,那时候中国女排世界杯正在大赛,每天晚上小战士和叔叔.阿姨们都聚集在我家里看女排姑娘的比赛,记忆犹新呀,难以忘怀啊!

当然有了。 记得是大庆电视台从日本进口的一批12寸的 ,东芝 还是 日立就想不起来了 。反正那个家家是黒白电视的时候代弄个彩带电视机老牛了 。记得好像挺贵的要1000多 ,一般人家都买不起 。

大庆三洋售后服务电话(大庆三洋售后服务电话号码)

邻居家是局人事科 ,才弄到的。 到了晚上都去他家看小电影。

五、六十年代的人,能否回忆一下你三十年前的生活是啥样子

我是在文革期间上学的,那个时期我们是读着毛主席的书长大的一代。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天天读”,因此《老三篇和为人民服务》至今,我依然能背诵下来。

我们那个时代,不是像有些年人说的那样;我们不学习。那时的老师非常负责,经常家访,不想现在的老师经常叫家长去学校。

那时,我们经常去参加学农活动,老乡给我们“忆苦思甜”,我们听老乡讲述旧社会地主是怎样欺压农民的;我们也经常去工厂,听工人师傅讲旧社会工人阶级是如何受压迫和剥削的。

那个年代,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痛恨人剥削人的旧社会的种子。

那个年代,虽然物资匮乏,但我们很幸福。

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美好回忆。


那年月我感到非常快乐和自豪,小学我是第一批加入红小兵,在庆祝大会上老师问我佩戴了鲜艳的红领巾,同时也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必须是学习好,道德好,体育好,选拔三好学生非常严格,那时人的思想特别好,没到周末,我们就到军属烈属家帮他们干活,挑水,打扫卫生,他们都说这时代真好。到了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又是第一批加入了红卫兵,加入红卫兵也是相当严格的,学习,道德,体育,还经常做好事,不像现在某些人污蔑的那样尽是打砸的那样,麦假期,秋假红卫兵还要到地里无私的帮农民伯伯门干活。所以那个时代是难忘的年代,令人怀念的年代。

我的童年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度过的。那时,肉6毛6分钱一斤,鸡蛋二分钱一只,大米1角3分钱一斤。都是凭票供应。青菜一分钱一二斤,螃蠏一二角钱一只(按大小买,论只不称斤),没人吃,太贵。小时候,没有电视,只有一家电影院,票价一毛钱,那时我经常逃票,把别人撕掉的电影票捡回来,拼成一张看上去很完整的影票,躲过影院工作人员的眼睛混进去,但有时,由于拼接技术水平太差,多次被影院检票工作人员当场逮住赶出门外。我们那儿,没有书店,只有一个老人摆的小人书摊,《红楼梦》《金瓶梅》等名箸全都有,一分钱看一本,后来跟老板混熟了,二分钱也给三本。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玩的节目是老鹰抓小鸡,跳绳,滚铁环,躲猫猫等不花钱的活动。小时候,吃不饱,每当地瓜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挖地瓜时,我们几个小孩跟在后面,捡漏网的地瓜和一些蒂头,麦子收割时,捡麦穗。每到星期天,第一个任务就是到离小镇五里远的一座大山上砍柴。小时候没的穿,大冬天就一件空心棉袄,外面用稻草绳系住,一双捡来的破鞋,里面垫上些干草保暖,没有穿过袜子。十多岁上初中,住校。饭在学校里蒸,菜自己带,每次出门到校,母亲给我稍上一大罐干菜肉(猪自家养),吃一个星期再回家拿,学校有食堂,青莱罗卜之类的疏菜品种也很多,花上一分钱就能打上满满的一碗菜,但我很少上食堂吃,不舍得花钱,还是回寝室吃自己家里带来的干菜蒸肉,好吃很香,唯一不足的是吃多了大便拉不出,容易便秘。那时,办红白喜事,送礼一块钱算最高的了,通常在三毛到五毛。

如今三四十年过去了,想想,那时的童年生活很艰苦。跟现在的同龄小孩没法比,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不愁吃不愁穿,只有一项任务读书。希望小朋友们好好读书,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