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步行街有没有大头贴
有的。
合肥步行街的在水一方那有,5元一张,太阳城 楼上有,5元一张,女人街有很多照大头贴的不过大家都说“一只鱼”的效果比较好,但就是贵点,15元两套。李府对面也有。
其实这个自己就可以完成:手机相机(500w以上)自己照,电脑里下载一个应用软件(大头贴),激光打印机打印一下即可。应付一般场合没问题。
您什么看待网络上各类古玩收藏群体
网络收藏以是一种趋势,我说说民间收藏的趋势应该朝向普通化,价格便宜化,大众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那些真正的古玩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玩得起的,一件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几十万上千万,这是普通人玩的吗?我前几年收藏了大量纸制钱币,放了这么些年有的早就变黃腐烂了,我前前后后买进有二十万左右的,看着就心疼,要出手以经沒收藏价值了。所以我改向收藏清末民初或五六七十年代的一些老物件,价格便宜,数量又多如,瓷器之类的,玉石,铜器,邮票,老家俱,老算盘,石磨,石碾,石槽,及六七十年代的老相机,老录音机,老电话,连环画,毛泽东思想文集,毛主席像章画报,布票,粮票,煤油灯,各式各样的老钟之类的,还有天然奇石,根雕,等方面的,这些老物件寻常百姓家家有的是,从现在来看没多大市场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升值潜力巨大,何乐而不为呢。每当我闲来无事时到我收藏间走走看看,看着我成千上万件藏品时心中比买彩票中了大奖还高兴。毎当我从民间收拢了一些老物件后,我都会精心清洗整理把玩半天,收藏是一种啫好,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品味。
不管网上那类古玩收藏群体,他们都宣传了古代甚至近代艺术文化,推动了艺术文化的发展,有他们古代艺木才得以更多展示和保护,愉悦自已又普及大众对古代艺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管他们展示宝物的目的是交易还是分享,请不要说他们是为了炫,能把宝物肯拿出来分享共赏是大度,看见是一种缘份。没有他们古玩艺术文化就难以发展,他们功不可没。
怎么说呢?我个人认为是一个社会现象。先不谈网上收藏的素质高低和藏品的真赝品。只谈一下,现在的社会现象,你会感觉很正常。
先给你一个数据。
据统计,国内现有各类收藏协会、古玩市场近万家;现有文物拍卖公司170多家,年拍卖额达150亿元;在北京潘家园周六、周日清晨四点半开业汹涌人潮达到六七万人,高峰时多达十几万人。这样的景观同样出现在上海城隍庙古玩、成都送仙桥古玩、郑州古玩、武汉文物、西安古玩、合肥城隍庙古玩、大连古文化、绍兴古玩城等全国许多城市的收藏市场。
现收藏人群达7000多万。这样的数据,这样的规模,这样的热度,这样的全民性,是活动,还是一场运动?也有人说国人有发热基因,有运动癖。远的不说,仅从改革开放四十年,就经历了"经商热"、"下海热"、"开发热"、"炒股热"到今天"收藏热"。中国文物管理法起草执笔人谢辰生说"眼下的收藏热,有许多不正常的因素掺杂在里面"。
有的观点认为更直接,收藏、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一项全新的理财、赚钱项目,一个新的创富时代将由"盛世兴收藏"来实现。
这究竟是对文化历史的搜求传承,对艺术和艺术品集藏探究的收藏行为,还是一场充斥淘金梦想的全民寻财造富运动?
请问你是怎么看代这个问题的?
从目前的古玩收藏大市场看,民间收藏者群体主要有企业富豪收藏家、职业收藏家和业余文物收藏爱好者构成。
一、企业富豪收藏家,多数是由一些成功的经商人士构成,他们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收藏的古玩分类较细价值高,藏品呈现出相对的档次高质量好等特点,其中很多人都有数十年的收藏经验,不但了解古玩行情,而且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收藏实践,不少人已有较好的文物收藏素质,有的已成为文物收藏的内行。
二、职业收藏家。靠此行吃饭,拥有一些上档次的古玩藏品,在他们中间部分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内行收藏家。在古玩收藏大军中并不占有多数,但是他们基本上以此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济实力。多数是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差价取得经济回报,并且以藏养藏。
三、业余收藏爱好者。人数众多在收藏者队伍中占有70%到80%以上的比例。他们大多数是受收藏热影响加入的,社会各阶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通常是从古玩市场或文物商店购买一些档次不高的文物艺术品,供自己收藏、玩赏,多数人收藏没有重点,没有特色,藏品也一般不成系列,但他们的收藏门类多、品种杂。也有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文化层次较高的收藏爱好者手中有一批价值及档次高的古玩藏品。
清朝第一“巨人”詹世钗,身高3.19米娶英国妻子,如今子女现状如何
说到“巨人”,观景想到了2.26米的姚明和身高达到惊人的2.42米的张俊才,他们一个曾经是中国篮球界最最著名的运动员,一个是目前中国国内最高人,亚洲第一高人。据报道说张俊才的腿长就有1.62米,但今天观景并不是要说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也不是要说亚洲第一高人张俊才,而主人公则是清朝时期的詹世钗。
清朝第一“巨人”詹世钗真的有3.19米高吗?
《虹溪詹氏族谱》对此也有简略的记载:“世钗乳名五九,字玉轩,1841年12月20日申时生,娶大英人氏,子泽纯,1876年9月17日卯时生。 ”
据詹氏族谱记载,詹世钗(1841年12月20日-1893年11月5日),出生在清代安徽省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今属江西)。后来还娶了英国女子为妻,生了一个儿子泽纯。
在这份詹氏族谱中,并没有记载着詹世钗的身高有多少。詹世钗身高3.19米的说法是来自于2007年至2010年期间,有大量关于詹世钗的文章中,所述其身高超过3米,是有夸大嫌疑的。
据《婺源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婺源虹关有“长人之家”,“虹关长人”身高八尺。 ”
根据这份县志中记载的“虹关长人”,却是詹世钗的父亲詹真重,他的身高是八尺(约身高2.48米),他的二子詹世钟,身高也同样高达八尺,可见詹世钗身高是因为遗传基因等方面造成的。
据史料记载,在詹世钗去世时,他的棺木仅2.6米。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詹世钗的身高是绝对不可能有3.19米的高度,他的身高大概在2.4-2.6米之间。
詹世钗童年时就是一个巨无霸般的存在
詹世钗父亲詹真重,他娶了两个老婆,詹世钗是詹真重和第二个老婆所生。第二个老婆给詹真重生了四个小孩,其中老二詹世钟和老四詹世钗都遗传了父亲身高八尺的基因。
在詹世钗童年一两岁时,他的母亲带着他去逛正月元宵庙会,母子逛了大半天,“小家伙”詹世钗又累又饿,就想吃奶。于是他就跑到母亲身前站着吃奶,旁边看戏的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就指责詹世钗说,你都有母亲这么高了,还好意思吃奶,不害羞吗?
詹世钗的母亲听到旁人的指责,用溺爱的目光看着他,对旁人说我这个孩子还不满两岁,还是个小孩,大家不要吓到他了。从这样一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詹世钗在两岁之前,身高就已经达到了让世人不敢想象的高度。
詹世钗的子女怎么样了?
据《夜雨秋灯录》记载,一天有一位洋人看到詹世钗长得比他们西方人还要高,就觉得很奇怪,就花重金把詹世钗请他穿上清朝的官服,到处展览收取门票费让人观看。
詹世钗后来还被带到英国,他在定居后,还娶了一个英国女人为妻,后生有一子名叫詹泽纯。他的这个儿子并没有再遗传他的身高,跟普通人无异。詹泽纯在小时候就听父亲常常说起故乡,因此对中国向往已久。
詹泽纯长大后,想方设法进入到英国驻沪领事馆工作。工作之余,詹泽纯回到江西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去寻亲,但他一个做徽墨生意的叔伯,因家里产业巨大,害怕詹泽纯回来认亲是为了分割家产,就否认了是他的亲人。
后来詹世钗客气英国,而他的儿子詹泽纯在寻亲受挫后,也再也没有回到过江西婺源了,他在英国领事馆工作后,就回到了英国,从此以后就没有他相关的记载了。
詹世钗算是最早期旅居欧洲的中国人,他不但在英国结婚生子,还学会了英语和法语等多国语言,靠着他表演卖艺养活了一家人,并在后来融入了当地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