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的集团有多少家
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中央管理企业中的企业集团、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家重点企业中的企业集团、省部级单位审批的企业集团,以及年营业收入和年末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及以上的其他各类大企业集团共计2692家,比上年增加65家。
这些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达100095亿元,比上年增加29.8%;年末资产总计170170亿元,比上年增加19.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549亿元,在2002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长了32.8%。2692家企业集团共拥有成员(企业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28372家,平均每家企业集团拥有成员企业单位10.5家,平均比上年多0.2家。全国企业集团每家平均资产规模达到63.2亿元,比上年的54.3亿元增加8.9亿元,增长16.5%。
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企业集团在2004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又增加了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使中国内地上榜企业从1996年的3家增加到现在的14家。
你更看好中国家电三巨头“美的”、“格力”、“海尔”其中的哪一家
认真去了解一下吧,别听董明珠吹了,现在海尔美的是真的很牛皮。
整天吹技术,格力的研发投入什么时候超过美的了?了解下美的的全球专利布局战略,你会大开眼界。之前还在听董明珠吹光伏空调,海尔转手就完成了对全球最大平板太阳能制造商的拼购。现在海尔集团在智能生态,物联网,健康医疗的布局真的相当厉害了。董明珠现在才说要做芯片,长虹早就靠卖芯片发家致富了。包括现在的海信集团,现在的发展真的是不一般。
企业家格局决定很多事,美的不声不响做到了全球500强323位,将东芝电器小天鹅收入囊中,海尔光凭一个子公司就能力压格力默默登榜,一手摁下了通用电气,格力还在空调这一亩三分地撒泼打滚跟奥克斯之流互打嘴炮。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董明珠退位在即,她自己将自己与格力深度捆绑,用自己注册的公司把控整个格力的销售,公司高层水泼不进,这些操作绝对是大公司禁忌,而且董要投资银隆被否和股东卖掉15%的股份都没跟董商量,董和股东关系不和很明显。这意味着格力将要面对接班换代的严峻挑战和内耗。
最后,我还是觉得美的最有前途,因为何家是非常有格局的人,方洪波实在是非一般的牛人。
在三家家电巨头中,我更看好格力。
分析如下: 从战略层面来看,格力电器两位先后的掌门人朱江洪和董明珠的战略魄力,在这三家家电巨头里是最有前瞻性的,具体体现在,技术研发投入无论是做空调家电的开发还是其制造技术的后台技术支持的设备开发,都是自己投入,非标机床生产线就不说了,在机器人和中国数控机床方面,都是自己研发,这都是投入巨大而见效很慢的底层投入,但长期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体现在格力空调质量好利润高,发展后劲足,这一点和华为很相似。
反观过来,海尔家电和美的,在空调方面,海尔美的主要还是在价格层面,竞争优势后劲显得不足,如果格力采用双品牌战略,使用持久性的空调价格战,在空调市场的第一阵营的市场占有率,将会逐渐出现两级分化,体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海尔在空调品牌方面,还是在使用海尔三菱电机的品牌,体现出战略层面不自信的感觉。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收购在走捷径,也是体现出技术不自信的感觉。企业战略层面的民族自信心,对企业将来长期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要,这就是丰田本田企业的汽车豪华品牌,都是自己创造,不收购的原因。
从产品多元化方面来看,海尔美的进入很多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小家电行业,在经济上升期可能利润表现还可以,但到经济下行期,持久的价格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长期的市场竞争力表现会出现不足。
综上所述,作为制造企业,研发技术的投入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多少,将体现在企业长期市场竞争力上,走捷径反而不是最好的选择。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投入最多,其次海尔,再其次美的。发展潜力最看好也是格力,其次海尔,再其次美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