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奇才”李红涛,多次越狱,死刑执行前,逆天改命,真的吗
李红涛逆天改命,在临死之前,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他曾三次被抓,两次成功越狱,并且在死刑的前一天发明了“神器”,最终改判死缓。
说起李红涛这个人,估计许多朋友,都有极深的印象。毕竟他有一些神秘和传奇的经历,既然是这样,那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次入狱逃脱
1992年,李红涛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变化,或许正因如此,才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后,李红涛和女友回到昆明老家。有一次和在校女大学生互生爱慕,妻子得知此事后,已经崩溃了。
而此时的李红涛,亦是深感自责。在这两个女人之间,李红涛拼命的挣扎着。就在这个时候,同学邀请他一起开公司,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李红涛动起了歪脑筋……
他伪造某单位的银行印鉴,然后再从银行把单位的这些钱打到自己假名开立的账户上。
李红涛的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他成功骗了8万元。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就按奈不住躁动。于是第二次再准备骗汇时,他的同学当场被抓获。
到了第二天,李红涛没能逃脱,也被抓了进去。但是他却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因为此时的李红涛,正在计划着逃跑方案。
他自以为聪明绝顶,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1992年4月18日,趁着民警吃饭时,李红涛成功逃脱。在这个时候,他根本没有紧张,仿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既然已经逃脱出来,那么到该到哪里呢?李红涛似乎有着极强的反侦察能力,在逃走之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中。因为对于他而言,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到了家里,李红涛三下五除二,直接销毁了罪证,并且将伪造印章的工具收拾干净。他准备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开始亡命天涯的生活。
当然他没有迅速离开,而是躲在房顶上。因为刚躲到上面没多久,警察便鸣笛而来。
等警察走后,李红涛便开始了第一次的逃亡生涯。
他乘坐火车来到贵阳。
刚学会开车,李红涛琢磨,想偷一辆车逃跑,这样会更快一些。可汽车都是有钥匙的,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想好了逃亡的法子,李红涛先是选择一家宾馆住下,然后自制了一把车钥匙。紧接着,他偷盗了一辆奥迪。
其实这个车主也住在宾馆,李红涛观察这个人是早出晚归,特别方便动手偷车。他先是套近乎,拿了一个钥匙的毛坯,问奥迪车的车主,说奥迪车钥匙的毛坯是不是这样的?
车主也很热心,说道:对的,就是这样的。
说完这句话后,他拿出了自己的奥迪钥匙给了李红涛。就在这个时候,李红涛掂量了一下,只看了几眼,便记住了钥匙的结构。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想也能猜到,李红涛顺利的偷走了奥迪车。
二次越狱,三次抓获,从逃犯到死刑
开着这辆奥迪车,李红涛没有目的的逃亡。在一个风雨之夜,因为车技不熟练,他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
后来,李红涛偷了一辆桑塔纳警车。并且用了24个小时,从南宁一直开到昆明。将近800公里的路程,李红涛为了逃亡,也是豁了出去。
1992年6月19日,在他女友就读的大学,公安将李红涛抓获。
这次被抓,让李红涛很是平静,他交代了如何诈骗、出逃、盗车。并且还口出狂言,自己还会逃跑。
果不其然,李红涛策划两名在押犯人,他们用了几天的时间,挖通了监所的墙壁。到了晚上,李红涛躲过了值班干警,可是另外两名犯人,却没有那么幸运。
1992年11月16日,李红涛逃出了昆明收审所。
逃出去的第一件事,他就是给经办本件案的警察打电话,炫耀自己的“得胜”。挂掉电话后,李红涛乘坐火车到了柳州,他故技重施,又开始盗窃车辆,再一次无目的的逃亡。
同年12月8日,李红涛被第三次抓获。
其实在逃亡的过程中,能让李红涛平静下来的,就是他的“无刷电机”构想。毕竟他是电子系毕业的,所以对这些东西,属于烂熟于心。
在柳州关押了一段时间后,又被押解到昆明市第一看守所。
在等待判决的这段日子里,李红涛潜心研究,看守所还特意为其提供了一间监舍做实验。可此时的李红涛,却没有研究出来。
1993年11月1日,法院下达一审判决,以欺骗罪、逃脱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李红涛死刑。
对于判决的这件事,他早已预料到了。不过此时一个逆天改命的事情出现了,经过反复研究,昆明市第一看守所同意他做第二次实验。
在实验的这段期间,核准了李红涛的死刑,并且执行通知书已经下达。
1993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李红涛的“大限”。可就在这个时候,李红涛的实验成功了。
当晚所长孙尔云写下了请求死缓执行的报告,后来经过批示,同意暂缓执行。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李红涛在看守所里,一边忙着申请专利的事情,另一边,被带到研究所测试数据,完善模型。
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电机”获得了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在申请专利时,他化名为杨红俊。
再到后来,李红涛又有不少新的发明,他也成功减刑,死缓变成有期徒刑。
2009年,李红涛刑满释放。
结语:
李红涛能逆天改命,确实有着无与伦比的实力。假设当时没有步入歧途,而是选择一个正经的工作,那么他的命运,可能会就此改写。
最后他用知识成就了自己,不过这样的“剑走偏锋”,当然是不可取的。在狱中的李红涛想到了自己两次逃狱的经历,还决定帮助监狱改善管理系统,并且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只要肯努力,走正道,好日子自然会来到。
伪造公司印鉴骗银行8万,2次越狱之后开着豪车、警车到处晃荡,入狱后潜心钻研,在死刑前的2个小时发明了金奖专利,成功改写自己的人生。一面魔鬼,一面天使,这就是“监狱奇才”李红涛。
01 一次创业,让他走上了犯罪道路。
他是浙大高材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县,也就是现在的武汉黄陂区。小编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专门出“奇才”,因为距此不远的新洲区曾出现过一个叫李俊的人。他制造的“熊猫烧香”病毒曾在2006年让许多人闻之色变,后来成为安全专家。但跟李俊相比而言,李红涛更加传奇。
他14岁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二名,18岁考入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后不久和朋友创业,因启动资金不足而动了歪脑筋,伪造企业印鉴骗了银行8万元。
刻个萝卜章就能取出8万块,这种情况在今天来看几乎是痴人说梦。但在公司印鉴管理不严格、银行安全措施还不完善的1992年,李红涛还真就成功了。当他准备再骗10万元时,被昆明公安局拘留审查。
02 两次越狱经历,让人哭笑不得!
但凡进了监狱,一般人的反应是惶恐不安,而李红涛却异常兴奋。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有挑战。之后他就开启了“作死”模式——越狱。
第一次越狱。被抓当天,李红涛趁着警察吃饭时侥幸逃脱。但他并没有离开昆明,而是若无其事地回了家,半路还顺手做了一件好事——帮一位老奶奶拎东西。
回到家,他冷静地销毁了伪造的公司印鉴等所有相关证据,然后在自己屋顶静静地趴着。他深知“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当警察以为他不在家的时候,他却偏偏就躲在自家的屋顶上。
随后,他来到了贵阳躲避抓捕。在那里,他看中了一辆奥迪轿车。当时的奥迪轿车珍贵程度不亚于于今天的布加迪威龙。一贯聪明的李红涛此时却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偷了这辆当时全市独一无二的豪车。
偷车的过程相当高明——他偶然间瞥见了车主的钥匙,短短几秒钟就把凹凸结构记在脑海中,回到家立马动手制作了一把毛坯钥匙,顺利开走了这辆轿车。
遗憾的是,他虽然能造得出假钥匙,但车技却奇差无比。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毫无意外地把车开进了沟里。虽然遇救,但这辆太过显眼的奥迪轿车成功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第一次偷豪车的教训让他历历在目,第二次他就学乖了。这次,他偷了一辆街上随处可见的桑塔纳。但错误比第一次还低级,因为他偷的是桑塔纳警车。 当他开着警车跟女朋友约会时,被警察当场抓捕。
第二次越狱。偷豪车、偷警车,再加上之前的造假章诈骗,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次被捕时,他一口气向警察交代了所有犯罪过程。虽然警察掌握了他的犯罪信息,但依旧还需要相关的人证、无证和办案流程。在等待结案的过程中,他不耐烦地告诉警察:“如果三个月不办结案件,我可能还会逃脱的”。进了监狱哪有那么容易逃跑?在场的警察都觉得他在痴人说梦。
没想到李红涛还真的说到做到,他在监狱里伙同他人挖通监狱墙壁顺利逃逸。这次他没有再帮老奶奶拎东西,而是第一时间给办案警察打了电话,证明自己没有吹牛皮。
半路上,他发现了一辆抛锚的标致轿车,于是走进了修车店。当修理工准备结账时,他借着试车快速逃跑。1992年12月,李红涛第三次被抓捕。
03 浪子回头金不换,他在狱中成功研制了“无刷电机”。
这次,他不想越狱了。在看守所里,他提出了要在监舍做实验的请求。他自小对机械很感兴趣,一直想研究“无刷电机”,好让自己的人生有点价值。虽然狱中的实验条件非常简陋,但他依旧潜心钻研。
正当他陶醉在自己的研发中时,悬在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了下来。
1993年11月,昆明市中院以诈骗罪、盗窃罪、逃脱罪等判处李红涛死刑。1个月后,云南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通过,李红涛的死刑将在7天内执行。
在这生命的最后7天里,李红涛继续钻研“无刷电机”,终于在死刑执行前的2个小时研制成功,而他的死刑也因此暂缓执行。
04 “无刷电机”到底有多牛?
“无刷电机”在当时有多厉害,竟然可以让死刑变为死缓?
常规的电机是“有刷电机”,主要结构由定子磁铁+转子+电刷三个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磁铁不动,线圈旋转。碳电极在线圈接线头上滑动,就像一把刷子,故称为“有刷电机”。
这种电机因为摩擦的存在,极易对碳电极造成损坏。噪音大不说,电机的寿命也短,而且容易形成电火花和电磁波,十分不安全。
而“无刷电机”则是线圈不动,磁极旋转,刚好跟“有刷电机”相反。你可别小看这一点改变,它成功消除了有刷电机的缺点。
去除了电刷,一来可以减少电火花,降低了对遥控无线电设备的干扰;二来摩擦力减少,噪音也低了很多;三来可以使电机的磨损主要体现在轴承上,几乎免维护,顶多偶尔除下尘即可。
05 高手在民间,李红涛成就不断!
无刷电机的出现,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1995年,李红涛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和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
随后,李红涛总结了自己的越狱经验,帮助看守所研发了防越狱系统,大大提升了监狱的安全系数。而他所在的看守所也因此跃入全国20家模范看守所之列。这种成功经验随后在全国得到普及。
在监狱的时候,他先后有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专利。而他的刑期也先后由死缓改为有期徒刑14年。
出狱后,李红涛被某公司高薪聘请,继续自己的研究发明之路,先后有《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人机互动实时动态信息显示触控方法》等多项发明,可谓硕果累累。
06 李红涛带给我们的思考
李红涛在死刑执行前,利用自己的杰出发明成功逆天改命。对于他的传奇经历,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便如李红涛这种几秒钟就能记住轿车钥匙结构并成功制作模坯、顺利越狱2次的“鬼才”而言,一旦犯罪,终究免不了牢狱之灾。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更不要挑战法律的威严。
【2】人活着要为社会做贡献,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最大价值。李红涛犯过错,进过牢,在逃亡的过程中仍旧在构思“无刷电机”的研制。
在狱中,他利用简陋的实验装置坚持研发,最终成功实现了个人梦想。可以说,他在为我国实业做贡献的同时,也利用知识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只有用在正道上,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3】浪子回头金不换。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只是有些人是小错,有些人是罪大恶极。李红涛身负盗窃罪、逃脱罪、诈骗罪,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幡然醒悟,演绎了一出现实版的“肖申克救赎”。
死刑犯尚能浪子回头,更何况我们一般人呢?
总结语
李红涛在机械方面是一个天才,通过自己的知识重新书写了人生。但他却有着分裂的人格,一面天使,一面魔鬼。
14岁因全国数学竞赛获得“优秀青年”称号,18岁考入浙大名校,在本该幸福的时候,却先后出轨、诈骗、越狱,走了一段不该有的弯路。
希望世人能充分吸取李红涛的教训,尽快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和该走的道路,谱写自己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