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北京两名某食品厂工人确诊病例,应马上关闭该食品厂吗
6月19日北京两名某食品厂工人确诊病例
北京6月19日新增病例22人,其中有2名病例,是某食品工的工人。这些病例里最大年龄是56岁,最小的才1岁,北京户籍6人,外省户籍16人,丰台区13人,病例都是跟新发地市场有关联。
病例13,在某食品厂工作,是6月17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6月17日发病。
病例14,是某食品厂的员工,也是病例的密切接触者,6月18日发病,这两名病例都是6月19日确诊,属于轻型患者。
食品厂出现确诊病例,需要关闭食品厂吗?
从这两名病例可以看出,病例是由病例密切接触者转为确诊,因为有病例的密切接触史而被感染了病毒,不是在食品厂内部出现的问题。
对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会采取集中隔离的措施,这样即使密切接触者在隔离期内发病,也不用担心会产生社会传播的风险。
然而,病例在6月19日被确诊,那么在6月17日前后这段时间的活动轨迹,需要逐步的排查,密切接触者需要及时隔离。
出现病例的食品厂,需要停工,暂时关闭食品厂,对于环境进行消毒。
幸好并不是因为食品的安全引发的疫情,食品厂的病例是由于病例的密切接触史,,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避免疫情持续扩散。
钟南山院士提过,早发现,早隔离。
我们坚持做到这一点,疫情可防可控。
大家好,
我很高兴来回答的问题。现在是新冠病毒是无缝不如。不管是酒店肉,食品加工厂超市等,大型聚集性场所发现从业人员出现症状应立即查处追诉源。
在餐饮加工类已有案例,个人感觉食品加工更不例外。病病从口入,传播更直接,食品加工厂出现病例应该立即关闭封锁。
第二次疫情来得迅速,让人防不胜防。其中我就是被中枪的一位受害者。
但是我没有被感染受到了牵连,这是万万没想到的,想想真是后怕。真是感谢政府部门反映迅速措施得当。
现我被隔离了,因为我5月30号去过一趟新发地,也是刚好路过。多少年不去新发地了。觉得在来重温一下这个多年不去这个老地方。走的京良路到了这个花卉市场,那边有个专门批发花的。特别大,买了盆花,万万没想到,想想又后怕又是万幸中的万幸。没有去这个肉食交易大厅,鱼类大厅,到6月12号接到通知。到过新发地的来自觉隔离,做核酸检测。还好谢天谢地,一切平安,
由此可以说明传染速度之快。聚集性传染是这次防疫的重中之重,更何况你是食品加工厂也不例外。关闭感染源。个人见解非常正确。非常感谢北京人民政府。迅速作出的反应,市民接到通知都自愿做核酸检测。
感谢您们关注,交流,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病魔。
新冠病毒如果没有宿主在自然界中是没办法生存的,当然潮湿的空气,较低的温度,新冠病毒在自然界存活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但不会超过48小时。
如果是冷链的食品,在不同的温度下各能存活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实验的数据。所以,作为老百姓,对冷链食品要多注意一些。
至于有职工感染新冠肺炎的食品厂家,怎么处理其食品?工厂是否应该关闭?应该请专家进行一定的评估。有记者采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时,她回答称:“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通过食物传播新冠肺炎的案例,若新冠病毒污染了食物或食物的外包装,并不会在食品和外包装上繁殖,常温下存活的时间也比较短。在低温下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较长,不排除低温冷藏食品、食品外包装作为病毒载体,从而造成新冠病毒污染环境引起传播的可能。”
首都北京疫情持续发展,6月19日北京新增的22例确诊病例中,有两人工作单位为某食品厂
其中1例,女,32岁,四川人,住大兴区黄村镇,工作单位为某食品厂,为6月17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17日发病,19日确诊,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第2例,女,34岁,河南人,住大兴区西红门镇,工作单位为某食品厂,为6月17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18日发病,19日确诊,临床分型为轻型。
涉疫的食品厂现已停产
据悉,截至6月20日,北京大兴区孙村乡磁魏路1号某食品公司共发现8例确诊病例,其中2人曾到过新发地市场采购,考虑为新发地市场相关联的聚集性疫情。
这两名患者所在的食品厂是百事公司在磁魏路的分厂,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集团事务部企宣总监樊志敏通报称,该厂出现与新发地相关的确诊病例后,工厂已停产停业。
并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停产停业、产品封存、环境消杀、人员隔离等措施;已经对产品及厂区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取样调查,目前测试产品安全,同时保证新发地疫情后的产品均已封存。
对食品厂的全部员工已经居家隔离,并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重点转运480人到集中隔离点隔离,这480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日,对所有员工共同居住人员全部落实居家隔离观察。截至6月20日18时,已追查到密切接触者87名,全部落实集中隔离措施。
对食品厂内外环境进行涂抹取样,结果均为阴性,目前工厂对食堂、更衣室、车间洗手区、厕所、流水线工作区等已经进行全面环境消杀。
据悉,百事这个食品厂主要生产乐事薯片,因此上,近期内大家购买薯片还需谨慎,当然了,百事可乐还是可以放心喝的!
6月12日,北京丰台新发地、顺义顺鑫石门、平谷东寺渠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关闭。
6月15日,北京大兴百事可乐工厂停产停工。
必须立刻关闭有确诊病例的食品加工厂,对所有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昨天北京新增22例病例,累计近230例,北京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刚刚,北京通报,6月15号的时候,北京百事可乐公司就有确诊病例,当天百事可乐工厂就停产停工,关闭工厂,然后对工厂员工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
但凡某一个场所出现疫情之后,目前反应都是非常迅速的,第一个就是切断传染源。
像亚洲第一大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很快就进行了封闭;还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出现1例急诊科护士确诊病例,该院也很快进行了全封闭的管理,全员进行核酸检测。
对于食品加工工厂,不仅要封闭要停产,还要对部分库存和已发货物、经销店进行追溯,采样检测。
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播,尤其是这次北京疫情,显示出跟食物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挪威瑞典等地进口的三文鱼海鲜表面,或者是口腔里面附带了相关病毒,才导致了这一次北京疫情的爆发。
行动必须果断!防控不能松懈!谨防国外的第二波疫情。
单位领导月薪3万,但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大家怎么看
坐标上海,我之前有个领导,也是月薪3万多,每天地铁上下班,他的工位在我对面,每天中午我去吃饭,他都很从容的拿出一包吐司出来吃,刚开始我很尴尬,可是他一点没事,周围的同事们也习惯了,他偶尔还会问我:要么?分你一点?
我:不用不用,谢谢谢谢...
他是河南人,再上海有十几年了,目前已经在上海买房了,而且上海户口也已经办下来了,他家孩子上小学。
这种情况其实在一线城市很常见,很多人认为在职场就应该光鲜亮丽,才能展示职场精英的形象,可对于像我领导这样的,毫无背景,农村出身,一个人在一线城市打拼、成家、买房、落户,这些钱都是从生活习惯中节省下来的。
要说我如何看待?
第一、你跟着领导是学习他的专业技能,而不是评价他的生活习惯
比如我的这个领导,非常伶得清,会去公司争取资源、为团队争取福利,能做到相对的公平,做人实在,不喜欢下属拍马屁,干活的时候好好干活,活干完,下班,各回各家,不会无缘无故的要求聚餐,公司有团建预算的时候,我们项目涉及到异地团队合作,他会将这个预算给我们折现,让我们自己去买吃的,当大家聚在一起时,也会带我们去吃饭。不管是专业技能还是团队领导,他没做得比别的领导差,跟他打交道,只要诉求明确、合理,他也会尽量的满足。所以,我为什么要管他上班是做地铁、骑自行车还是开车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第二、不应该带有色眼镜看节俭的消费习惯
前段时间《奇葩说》的精致穷上了热搜,其实我也有这么个前同事小邱,每天在公司有意无意的讲,啊呀,这个后的护肤品真的还不错,小刘,我推荐你也试试呢,就是有点贵,可贵的东西就是好耶。说实在的,小刘一直用的是百雀羚的护肤品,有次快递到公司,被她看到了,她就这样说小刘。
她俩工资其实差不多,只不过小刘的钱全都用来买房子了,在上海买了一套,在老家买了一套,而小邱觉得自己长得不错,钱都花在衣服、美容、护肤品、化妆品上,还存了点小钱,但也不够买房的,挑了多个男友,都是因为房子而分手的,她立志一定要嫁个有房子的。
我们无法评论,谁对谁错,就尊重不同人的消费习惯就好了,钱是人家自己赚的,人家想怎么花怎么花,跟我们无关。
我前公司的一个老大姐,老公是当地的一位大律师,家里有的是钱,她穿衣打扮特别有气质,有那个贵妇人的“范”。
听说家里有两辆豪车,但是大多是的时候,大姐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这让人很不解。
1、为了出行方便、节省时间
现在经济发展了,每家都可能有车,开车上下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是车多了,就造成一种拥堵的现象。
本来从家到单位,正常行驶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但是一到出行的早晚高峰,恨不得得开一个班小时的车。
眼看时间已经到了公司上班的打卡时间,也到了到位。
让人更加绝望的是,找不到车位。
这又来回找停车位,更浪费了不少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宁愿骑自行车上下班,省时省力。
2、有钱已经把家安置在公司周围
我们周围都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身边很多家庭都非常有钱,上班就是有个事做。
可他们不在乎薪金,却绝大数时间走着,或者骑自行车上下班。
当我们不解的时候,慢慢也会知道,人家居住的家,就离公司几步路。
这种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并不落后的表现,是因为确实没有必要。
3、为人低调,不看重外在
越缺什么越喜欢炫耀什么,大家可以看见那些暴发户们,往往都是大金链子小手表。
因为曾经他们都穷过,都处在社会的底层,现在有机会翻身,那么必须要炫耀自己的物质。
用这些,车,衣服,包包,这些外在东西撑起内心的骄傲。
但是生活一直不错的同事、领导们,早已经习惯身边的物质条件,从来没有过自卑的情感,对于车、奢侈品更多抱着可有可无看法,也算是一种低调吧。
4、挣得多,开销也大
我们不要只盯着领导的月薪三万,更要知道领导的生活开销。
那次说到份子钱,我说十月一前后,两个月的工资都不够。
部门主管呵呵一笑说,我经常入不敷出。
他举了个例子,如果大家都是平级。
别人给大领导上一万份子钱,你上五千行么?
他们接触的人多,社会资源多,但是这些资源也需要人情往来的,也是非常费钱的。
5、有锻炼身体的意识
这部分人应该是中老年人居多了。
我们公司有个中层领导,体检的时候查出了,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平时习惯的开车上班的他,除了天气非常的恶劣,剩下都不会开车了。
原来开车20多分钟到的路程,他就走一半,骑自行车一半路程,花费一个多小时。
别说,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再去测,三高真的都有下降。
其实我认为不管是骑自行车,还是开豪车,或是司机接送,只要钱是自己挣得,那么就无心无愧,随便大家怎么想。
毕竟开豪车的也有善人,骑自行车的也可能是伪装的小人。
我是小凌子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