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热水器显示屏显示维修是什么故障

01E 水流开关断开保护
  02E 排气温度过高保护
  03E 高压开关故障(开关断开时保护)
  04E 低压开关故障(开关断开时保护)
  09E 通信出错(手操板收不了主板数据)
  11E 盘管传感器故障
  12E 环境传感器故障
  13E 排气传感器故障
  15E 上水箱传感器故障
  17E 回气传感器故障
  18E 下水箱传感器故障
  21E 压缩机电流保护
  22E 电加热电流保护

  23E 阳极工作异常

特灵e15故障代码

特灵空气能热泵的故障代码e15的解决方法

e15是水箱温度传感器故障

空气能热水器显示屏显示维修是什么故障

1检查传感器插头是否接触良好,把插头处拔出重新插好。

2传感器连接性有无断开,断开则重新接好。

3传感器损害,更换传感器

首先检查检查探头在主板侧的接头是否牢靠,主板有无问题,如果都没有问题,那么表明相应温度传感器要么短路、要么断路。检查相对应传感器探头电阻,在温度为25℃ 时此传感器正常阻值为5kΩ左右(排气温度传感器为80℃,50kΩ)。如阻值正常再重新插拔确认无误后还不行则可判断为电路板故障。

特灵空调故障代码e15是压缩机低压保护故障代码。

1、制冷剂泄漏,加氟即可。

2、系统抽真空处理不确实。

3、毛细管焊接不良堵塞,检查过滤器。

4、冷凝器散热不良,检查冷凝器是否有灰尘或油污,对冷凝器进行清洗。

5、压缩机本身性能下降,更换压缩机。

6、制冷剂充注过多,即量。

 F-15E保形油箱安装在机身两侧的保形油箱也称FAST包,苏联系列有这类的邮箱吗

苏联在苏27系列战机和米格29都考虑过加装保型油箱

保型油箱设计的初衷就是替换阻力较大的副油箱,所以保型油箱的设计思想就是保持现有或者对气动布局改变不大。

苏27系列战机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加装保型油箱,而且设计为保型油箱是空中可抛方案。这个方案出现在苏27早期方案中,并且经过了风洞测试,这个油箱从背部隆背一直拓展到机尾尾椎处。当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向后弹射抛弃,但是最后发现空中抛掉油箱可能会撞到机翼。

之后苏30战斗机研制过程中,苏联又开始研究保型油箱,但是这次方案变了,由上面的机背处向后可抛变为机腹不可抛,占据机腹处两台发动机中间位置。但是这个方案进气道形状改变了。该方案体积小于4.38立方米,占据机腹下方2个挂点。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案对飞机的隐身性和气动性是有力改善。

在2003年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就展示过带保型油箱的苏30

米格29的保型方案是直接在机背处融合成一体,也就是下面箭头处

但是从综合里看,苏俄虽然有过类似研究,但是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大规模应用。

有的,只不过位置不同而已。

设计保形油箱的目的就是在于最大限度的保证飞机气动外形的完整性。

F-15E的保形油箱设计在进气道两侧延伸到机尾。对整体F-15的气动外形影响很小,其容积又远远大于外挂的副油箱。

苏联时期就也进行过相当的研究。最突出的表现是Su-27和mig-29的的保形油箱,只不过不是放在机身两侧而是以躬背的形式放在了机身上方。

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飞机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这已经是一架安装了保形油箱的战斗机了。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

可以发现这家飞机的机背部分似乎是比其他同型号飞机要高隆一些。这就是背部的保形油箱了。

俄罗斯现在用的保形油箱是可抛弃式的,可以在飞行中向上抛弃掉。

在需要更强的机动能力的时候可以释放油箱的固定栓,这样油箱会在气流的作用下向后掀起抛出。

SU-30还设计了一种机腹的保形油箱。原理和使用方式也是类似的。

从上面的风洞模型上可以明显的看出这家Su-30的进气道之间加装了特殊设备,就是一款机腹保形油箱。但这样但设计会造成中央升力体布局的效率降低,一般的情况下并没有实际使用。

其实米格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都曾给自己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研制过保形油箱,但只有米格研制成功了。

先来说说苏霍伊。

在苏-27研制早期,苏霍伊的设计师就为该机研究过保形油箱,曾在风洞中测试过机背保形油箱概念。很鬼畜的是,苏霍伊设计师居然要求这种保形油箱需要能够在飞行中分离,这让人非常搞不懂其背后的用意。照理说保形油箱在用空后重量很轻,增加的空气阻力也不高,不会对战斗机的机动性造成过多负面影响,因此F-15和F-16的保形油箱都是不可抛弃的。

在概念设计中,苏-27的这种保形油箱从机背一直衍生到机尾,并通过弹射方式抛除。这种保形油箱的风洞分离测试结果很难看,分离后的油箱飘飘忽忽,有很大几率撞在后机身或垂尾上,让扔副油箱变成自杀行为。于是苏霍伊设计局放弃了这种设计,转为为苏-30研究机腹安装的保形油箱,这种保形油箱是不可抛的,安装在两台发动机舱之间的机腹隧道中,具有很低的空气阻力。

但苏-30作为一种出口型多用途战斗机,没有客户对这种保形油箱感兴趣,因为该机先天的大内油和空中加油能力已经足够正常作战需求,再增加续航力就是和机组过不去了。研究表明持续8小时以上的长时间飞行对人类飞行员的体力和精力都是严重考验,飞行时间过长将显著降低飞行安全。于是这种保形油箱也没有修成正果。

但对于腿短的米格-29来说,机背保形油箱却是个增程福音。

在上世纪90年代的米格-29SMT升级项目中,米格设计局给该机的机背安装了一个驼背式保形油箱,并且与结构融为一体(实际上已经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保形油箱了),完全取消了抛弃的可能性。这个全新的保形油箱让米格-29的内油增加到6100升,作战半径提高到1500公里(大概是空-空任务),使SMT完全摆脱了腿短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