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都出了哪些名人

宁波出了很多名人,这里介绍几位。

钱春华(1911-199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参谋,抗大一分校政治部秘书,抗大总校秘书股股长、秘书科科长,上干大队指导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通化行政公署实业处处长,东北军政大学第1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1大队政委,东北军政大学第3团副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委、政治部教育部部长,第四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3年11月5日在成都逝世。

方铭(1921—198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1938年10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江南义勇军排长,第3路1支队连长,新四军第1师2旅6团营长,旅部特务营长,苏中军区特务2团参谋长,苏中军区教导第2团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1团参谋长、第3团副团长、第1师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0军58师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陆战第1旅副旅长,空军陆战第1师副师长,空军陆战师(空降兵师)师长,空军伞兵教导师师长,空军第15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第15军副军长,空降兵第15军副军长,空降兵第15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空降兵第15军军长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1981年8月7日在武汉逝世。

李仲麟(1920-20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1938年7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曾在抗大、军委总参谋部爆破训练班学习。曾任八路军总参谋部爆破班班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爆破教官,新四军第6支队军工厂厂长,新四军第4师留守处副处长,新四军第4师军工部副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中军区军工部副部长兼第2总厂厂长、军械处处长,华东军区车工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军械处处长,第三野战军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技术部副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暨第三野战军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军械部部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华东工程学院院长,华东工学院院长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0年4月11日在南京逝世。

宁波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一直以来是人才济济,现在来说说其中几位。

屠呦呦,她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来在中医古籍的启发下,终于获得了高效的青蒿提取物,并且抑制率达到100%。青蒿素号称“东方神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包玉刚,是公认的华人世界船王。早在1978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便达到了顶峰,稳稳地坐上了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美国的《财富》和《新闻周刊》,这两大杂志称她为“海上统治者”和“海上之王”。

邵逸夫,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他旗下的无线电视可以说是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邵逸夫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共建设了各类教育项目达6000多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陈逸飞,著名油画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他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著名作品有 《人约黄昏》《理发师》《踱步》《占领总统府》等。现在,宁海前童古镇景点里还循环播放着《理发师》呢。

还有蒋介石、虞洽卿等等,你们心中的名人是哪些呢?

黄宗羲、王阳明(绍兴人,但过去越州、明州很多地域现在有变动,著书立说基本是晚年都生活在宁波的余姚)、朱舜水、这些都是大家;

周信芳(麒麟童)、冯骥才、余秋雨、沙孟海、潘天寿等在文学上艺术上造诣颇深;

柔石、殷夫不但是烈士,文学成就都是极高的,小时候读过的《白莽》至今记忆尤深;

屠呦呦,效实中学走出的优秀校友。

虞洽卿,上海滩上旧租界首个以中国人命名的道路;

蒋中正,不多说

包玉刚、李达三等宁波帮名人更是把小小甬城昭告天下。

其实宁波名人真的很多,还有很多,欢迎大家补充。

1、中国篆刻"太阴派"开山盟主:赵叔孺

赵叔孺(1874-1945),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2、中国画坛泰斗级人物:潘天寿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3、中国书坛泰斗级人物:沙孟海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沙村人。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代表作有《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等。他是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先驱之一。

4、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袁牧之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莱。浙江宁波人。在上海读中学期间,曾在洪深领导的戏剧协会当小演员。1927年参加辛酉剧社的话剧演出。1930年放弃大学学业,投身左翼戏剧运动,主演过话剧。1934年入电影公司,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同年完成第一部电影剧作《桃李劫》并主编男主角。翌年编导了中国第一部音乐戏剧故事片《都市风光》。1937年编导的故事片《马路天使》轰动影坛。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到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1938年与陈波儿联合主演了著名影片《八百壮士》。同年到延安,组成延安电影团,率摄影队辗转敌后战场拍摄由他编导的《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被派往苏联考察学习,曾与电影大师爱森斯坦一起拍摄过影片。1946年2月回国,参加创办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第一任厂长。1949年调任中央文化部电影局,位局长。1954年因病离休。 1946年袁牧之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文化部电影局第一任局长,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中国文联委员,第一届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

席。

宁波的名人太多啦!

“知行合一”王阳明、“诺贝尔得主”屠呦呦、“电影巨子”邵逸夫、“世界船王”包玉刚、“现代郑和”董浩云、“小礼品大王”应行久、“手抄美国税法大全”张济民、“杰出侨领”王宽诚、“水泥大王”张敏钰……

这里说说我自己从小到大,享受过他们恩泽的2位名人,他们基本都是宁波帮人,和“宁波帮”比起来,马云也只能是小弟啦……

宁波都出了哪些名人

1、邵逸夫:看电影最多的影视巨子。(宁波学子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我年轻时经常去的地方)

1932年,为让无声电影“开口说话”,25岁的邵逸夫来到好莱坞,走遍各家影院,接连观看了几十部有声电影,领悟了其中的三昧。从此他每年都会看700多部电影,甚至1天看9部,哪怕是最差的电影,他都会看到底,并认真分析成败所在,为自己的电影提供借鉴。

但对于邵逸夫先生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企业家了,他更是一名杰出的慈善家。自1985年开始,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持续捐资办学近50亿,建设各类项目六千多个,在捐资助学史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2、应行久:(我家孩子的小学就是应先生投资的小学)1947年应行久去美国创业,开始时在纽约开了家小礼品店,由于经营有方,仅一年就发展到3家店。1973年,他以惊人之举购下当时号称“世界最高的摩天楼”一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顶层,开设幸运礼品公司。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他又独资在纽约购下丰泽楼,经营中国菜肴,将公司的经营领域由小品延伸到餐饮业。他创办的大中集团也因此跻身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1979年6月,应行久被推举为全美华侨总商会董事长,成为纽约华人社会声誉卓著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