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空调告格力侵权,董明珠被索赔4000万,这场对决你支持谁

美的、格力同时转向变频空调市场,争夺“低频第一”的头衔。美的抢先高调推出变频空调产品,随后即遭格力直指偷换概念“假变频”,并控诉美的侵犯其“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这项专利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控制房间温度变化,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该案件在持续两年后,法院判格力胜诉,美的赔偿侵权费200万元。

此后,格力与美的纠纷愈演愈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美的空调的“一晚一度电”是欺骗消费者。

  董明珠表示,空调不止一晚一度电,甚至十度电,甚至更多。什么样的特定条件下才一度电呢?只有外面温度跟里面的温度几乎相同时,不需要(开)的时候可以一度电。

  对于格力指责美的造假,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回应称,你不断指责我,说明我比你强大,否则你指责我干什么?他表示格力的指责是“无数次的碰瓷”。

  2013年,格力又以美的侵犯其“五谷丰登”注册商标专用权为由将美的诉至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年,格力活捉了抓住两名进入该公司车间用手机偷拍的美的员工。

  两家企业还曾就学术造假问题互掐。2016年1月,格力技术标准研究员在微博上实名举报美的2014年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中造假。两天后美的发表澄清申明

  同一时间当天美的开始反击,称格力电器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多处关键数据造假。这让两家企业都顿时身陷造假的旋涡之中。

  在之前格力和美的几轮专利诉讼中,美的基本是应战状态。此次双方大战在即,美的方面称将会对格力的侵权也适时做出反击。

  有消息称,美的很可能就格力多项产品专利侵权一次性提起10项专利诉讼,包括空调、压缩机、电风扇、电饭煲、洗衣机等。

  专利大战背后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日益微薄的行业利润,依赖价格战的企业生存模式已经无法立足于市场。企业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是中国家电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专利战体现出的,正是格力和美的两位家电大佬从价格到技术的角逐。

  另一方面,专利战也体现出了双方争夺市场到了白热化阶段。奥维云网研究院院长张彦斌表示,打专利战也客观上起到吸引眼球作用,起到了投放几千万广告费都达不到的广告效应。他称:“企业过去不太在乎这个(专利权),因为你有我也有,都差不多,但现在空调产品差异性难有了,家电企业就开始拿这个相互指责。”

  家电专家刘步尘则表示,不论结果如何,对于两家企业而言,都是利好。客观来说,此次专利战类似于三星和苹果、华为和三星,以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诉讼。官司过程中,无意之间两家的知名度提高了,其他品牌边缘化了。从积极的一面来说,给双方提供了展示技术实力的机会,都是胜诉的一方。美的和格力之间可能会存在交叉侵权、交叉授权的情况。

国内空调巨头格力和美的间的专利战再度打响。6月27日,美的透露,近日在苏州和广州提起针对格力的三起专利侵权诉讼,索赔额度达到4000万元。格力市场负责人28日对AI财经社表示,目前尚未从法院收到消息。而据美的向AI财经社透露,公司后续还会对格力提起其他起诉案件,但具体数量和内容要看最终起诉状。美的连续提起三项诉讼被外界看做是对格力的反击。6月中旬,格力以美的“制冷王”空调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将其告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索赔5000万元。美的随即“以牙还牙”,表示将就格力多项产品侵犯其专利权提起诉讼,包括空调、压缩机、电风扇、电饭煲、洗衣机等,很可能一次性提起10项专利诉讼。6月21日,美的空调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格力空调侵犯其“轴流风轮”的发明专利,索赔3000万元。目前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据美的空调知识产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专利于2007年1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并于2009年3月获得授权,专利权人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5天后的6月26日,美的空调又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两起诉讼,起诉格力空调侵犯其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分别索赔500万元。两案件均已被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受理。实际上,格力和美的的专利已并非首次打响,此前两家公司就多次因专利和商标纠纷对簿公堂。2008年,格力起诉美的侵犯专利使用权,美的被判停止生产侵权产品并赔偿200万元;2012年,格力再次起诉美的专利侵权,要求赔偿95万元,但广东省高院二省后认为美的不构成侵权;2013年11月,格力因美的侵害其注册商标专用权提起诉讼,广东省高院认定美的侵害商标权成立。近几年,国内空调市场增长空间萎缩,作为空调巨头的格力和美的竞争进一步加剧。2015年,格力空调市场份额为40%,美的为24.3%,而今年一季度,美的空调市场占有率升至28%,格力为42.7%,两者差距有所收窄。家电观察家刘步尘对AI财经社表示,过去格力在国内空调行业一枝独秀,但近几年被美的追赶,失去了绝对的竞争优势,在整个空调市场增速放慢的背景下,专利战已不可避免。“美的和格力互相起诉,这种交叉侵权在国际上并不罕见,最终往往会通过交叉授权的方式解决。”

无论是格力告美的专利侵权,还是美的告格力专利侵权,我们也不讨论美的是否是防御性策略,更不讨论最后谁能赢,我们讨论的是:这个现象本身说明什么?

1、这个现象说明,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技术的核心位置,不仅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之前,都是国外的品牌拿起专利武器打击中国对手,今天,是中国的品牌拿起武器打击对手(无论对手是来自海外还是国内),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

2、这个现象说明,中国企业已经不是之前拼人力成本的低级制造阶段了,而是拼技术实力的高科技阶段。许多人认为互联网才算高科技,其实,高科技无处不在,包括空调器里的控制器,也已经与十多年前完全不同,今天,家用电器越来越智能,不是因为这些设备能联网才智能,而是因为这些电器本身内部充满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

3、这个现象说明,中国企业,不仅仅在核心的技术创新上占领了世界高地,而且在周边领域包括外观设计方面引领了世界潮流。之前许多人抱怨:中国的技术产品牛是牛,只是太丑了。现在,大疆的无人机,格力的油画空调,还敢有人说中国产品只是技术牛么?

美的空调告格力侵权,董明珠被索赔4000万,这场对决你支持谁

所以,格力和美的拿起专利武器互相厮杀,这是好事情!大家比拼的是谁的专利牛,而不是谁的产品更便宜,谁的工人更便宜。

其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中国消费市场近几年来发生的微妙转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更多的,不再是产品的价格,而是产品的品质,包括功能、质量、外观、等等各方面的体验。这是整体生活水平、经济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

说了上边的现象,再说一下目前的法律。

许多文章提到了,专利官司,尽管打赢了,也很难受。因为:

1、专利官司旷日持久,然而市场不等人,等官司打赢了,市场也被抢的差不多了。所以,海外某些国家,对于专利纠纷,有一条:在一审宣判后,暂时禁售涉嫌侵权的产品,以此避免侵权方采用拖延战术利用侵权产品侵占市场。

2、专利官司惩罚额度有限,没有杀伤力。侵权所得上千万甚至十数亿,违法成本只有几百万甚至几十万,这笔账,谁都会算。

之所以会这样,当然不是因为中国的法律制定者们太傻,恰恰相反,是因为法律制定者们在制定法律的时候,非常清楚中国企业面对海外企业的专利劣势,所以为了保护国产品牌,不得不如此。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企业再也不是以前那样的落后面貌,因此,法律的与时俱进该开始了。毕竟,整个中国企业,已经从“制造”向“创造”转型,而且,许多企业已经转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