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广东和广西,山东和山西经济差距那么大,而湖南和湖北,河南和河北差距就小很多
这四组省份当中除了山东和山西,不是相交界以外,其他三组省份,基本上都是兄弟省份,但为什么前两组省份的发展差距比较大,而后两组省份的发展差距相对小一些,主要是源于地理位置以及地势地貌。
广东和广西
首先是广东和广西,广东的地势地貌要明显优于广西,广西基本上不存在沿海平原,山地,丘陵占境内绝大部分。而广东除了山区以外,珠三角小型平原,粤东小型平原以及湛江茂名地区的平原,都是沿海平原,十分具有发展优势。另外广东省的海岸线要明显长于广西,并且拥有深水良港的城市众多。并且广西当年,因为处在战争的前沿省份,发展上也已受到了一定阻碍。
山东和山西
接下来山东和山西,山东是一个沿海省份,并且海岸线曲折漫长,尤其是东部胶东半岛地区,因为丘陵与海洋所形成的落差,也拥有大型深水良港,全国吞吐排名前10的海港当中有三个位于山东,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
所以山东是属于一个工业与贸易并存发展的省份。但隔壁的山西省却是一个纯内陆省份,且大部分处在黄土高原,并且是一个纯资源型的省份,我们都知道山西的煤炭经济当年十分强势,但随着资源的衰竭,山西省的经济一落千丈。
湖南湖北,河南河北
而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的发展相差不大,源于这两组省份,相对来讲资源都差不多,地势地貌也都差不多,河南虽然是纯内陆省份,但是在豫东拥有大部分平原,而河北虽然虽然是沿海省份,但是中心最黄金的位置,有京津的存在,所以优势上基本与河南相互抵消。而湖南湖北,更是完全交织在一起,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一定程度上分属长江两岸,不管是人文风俗,还是历史文化,两个省份差别不大。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在中国有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凡是省份名字中带“西”字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怎么好,比如山西、陕西、江西、广西。2017年这4个省区GDP在全国排名都不靠前。第17位陕西,GDP21898亿元;第18位江西,GDP20818亿元;第19位广西,GDP20396亿元;第26位山西,GDP14973亿元。四省区GDP合计78085亿元,还不及广东或者江苏一省的经济规模。
还有,广东和广西、山东和山西这两对省份经济极为悬殊。2017年,广西GDP相当于广东的22.7%;山西GDP相当于山东的20.6%,悬殊不可谓不大。再者,江西GDP也比周围的几个省份更低。
湖南和湖北、河南和河北却不存在这样的悬殊差距。2017年,湖南GDP相当于湖北的94.7%;河北GDP相当于河南的79.9%。
原因何在?
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是最大的原因。一东一西两省,一个靠近大海,一个靠近内陆。在现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海洋扮演了中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国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靠近海洋就意味着你有对外贸易港口,有了港口你就可以引进外资,生产出商品之后再通过海运销往全世界。当年的小渔村深圳不就是这样起步的吗?引进外资——产品出口——完成积累——产业转型——发展壮大,这是大部分沿海城市,乃至沿海省份经济发展的路径。
而山西、江西和广西(广西有出海口,但优势明显不如广东)却难以启动第一步,即“引进外资”。靠近内陆的省份,交通不发达,生产出来的商品需要长途运输到港口,物流成本高,还不如在港口城市建厂生产。因此,我国引进的大部分外资企业都落户在东部沿海省份。这些省份也成为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省。比如,一个深圳是一年出口的货物总额就占了全国的12%左右,已经连续25年成为我国最大货物出口城市。
而一南一北的两个省份,经度相当,不存在以上巨大的地理优势差距。比如,湖南湖北都位于中部地区,跨国经度几乎一直,地理因素的差距影响不大。
交通因素
交通是随着地理差异产生的另一个差异。海洋运输是靠海省份独有的优势,内陆省份根本难以低成本的享受到港口的便利。除了海运,在铁路、公路建设上,东部省份也有更大的优势。我国铁路、公路的修建一般现在东部地区进行,在向中西部推进。比如近年的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先修建两个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再修建其他省份,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就是在这种原则下修建的。东部地区省份现在的高铁网络已经很完善了,但靠西的省份还跟不上步伐。比如江西,目前还没有修成连接南北的高铁。西部的湖南、东部的浙江却已经南北“通透”了。
一南一北省份在修建陆路交通设施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由于我国的交通大动脉基本是南北走向,京沪、京广、京九都是这个走向,因此一条交通大动脉就会串联一南一北两省。武广高铁串联湖南湖北,因此他们两省的交通差距就小了嘛。
首先谈谈广东广西。同为沿海省区,广东为全国首富省,广西几乎垫底。原因:广东临港澳,三特区,全国最早改革开放实验区,且华侨众多,广东自古以来都是岭南经济中心,起点高。北海区域原属广东,因给广西出海口而划入广西,但至今被搞得不像样子,这与广西高端规划不当与错失良机有关,早先北海划为沿海开放城市,广西理应抓住此机优先发展南宁至北海片区,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广西把桂柳当作了重点,结果搞了20多年,桂柳旅游工业开发实在让人失望,前几年把开发重点转为南宁北海区域,显然迟了。脑袋决定位置,一个沿海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国家让南宁成为中国东盟自贸桥头堡,不可谓不重视,经济不好内陆省。真让人痛心。
其次说一下山东山西。两省差距大,原因是:山东是沿海省,山西是内陆省;山西矿产资源丰富,但基本上在啃祖宗。
再次谈谈两湖和豫冀。三省为内陆省,冀为沿海省,农业大省。两湖属长江流域,自然和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相近,起点基本相同。但国家对湖北投入远大于湖南,如二汽、武钢、葛洲坝等国企,湖南没一家这样大的国企,但湘人自强不息,故两湖经济始终相当。豫冀同属华北平原,自然、区位、文化教育相当,起点相当。
故湘鄂与豫冀经济差距小。
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经济发展差距小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说现在的城市发展遵循着沿海兴、内陆衰的发展规律。
首先来看广东和广西,同样都是临近沿海地区,一个是国家级经济特区,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对广东地区给予政策优势。而广西虽然也是个通商口岸,但是海外贸易水平较低。
广西虽然临近海湾,却是和越南相临,经济发展水平都低,可以说是谁也指望不上谁,广西只能靠自身发展。而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有国家级优惠政策,临近港澳台经济发达地区,便于接受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海运条件便利,便于海外贸易。
对比山东山西,和广东广西的发展模式略有不同,广东广西都是资源短缺省份,而山西和山东却都是资源型省份。
虽然山西山东都是资源型省份,但是山西的煤炭资源要远远优于山东,前些年山西依靠资源优势迅速富了起来,而没过多久就发现一系列问题,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农田破坏,虽然造就了一批煤老板,但那只是极少数,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而反观山东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沿海城市,培养了一批像青岛、潍坊的发达城市,国家对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优势,山东地处平原,交通条件比山西好,山东省产业结构完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运输产业,而山西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经济水平差距小的原因就很简单了,双双二者之间,都是内陆省份,交通条件、人口因素都大抵相同,国家政策优势也都相差无几。
河南河北都是人口大省,经济水平都较落后,人们收入水平差距不大,同样湖南湖北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上这四个省市除了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一些,其他地方县市都差距不大。
综合起来应该是和国家政策、地理位置和历史有关,广东不用说,一直走在对外开放的前列,加上改革开放的刺激,山东的胶东半岛情况也差不多而且山东文化产业好,广西虽然也有海,但是在对外开放上起步晚,而且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山西地处内陆,主要靠煤炭资源,比较单一而且可持续性差点儿,湖南湖北不太了解,不过都是地处南方,位置也是洞庭两侧,应该差不多,河北依托京津而且偏于工业,河南主农业,个人觉得这几个城市,广西比较有潜力,鲁粤的沿海经济,河北的轻重工业,都很不错,但是也离不开山西河南提供的保障,大家分工不同,都是为国家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个人的一知半解,欢迎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