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手机好坏包括处理器,运行内存,机身内存,像素。还有没有其他参数需要参考

为什么说vivo和oppo能卖的好,关键就是体验好,别问别人懂不懂手机,如果说买手机的脑残,那买iPhone的就是白痴了!所以除却工业设计最重要的就是体验,你把低配手机做到和iPhone一样不怕没有人要!

一直说参数,说的我头都疼了,

手机参数重要么?

重要?

但能决定手机的最终体验效果么?

不能!!!

说点不怎么被拉出来的话题,

系统更新频率,

如果新手机出来没几天就放弃更新,即便它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配置,你也别看。

我不是米粉,但我说据我所知业内除了小米之外很少会有厂家会对一款好几年前的手机保持更新(zuk好像之前上7.0了,但据传这个品牌被砍了,而魅族虽然优化但是这个负的有点让我着急啊)

咱们不要求特别高,手机上市一年左右或者新系统出之前别停止更新就成。

官方宣城这系统没毛病?屁的再好的系统都会有bug,都会有一些咱们这群人想用但是他没有的功能。

相信我敢让新旗舰没有升级,老旗舰就停止更新补丁的手机,你想买第二次的欲望极地!!!不信?那我也没办法

很好奇,小米为什么被华为一步步反超了

小米为什么被华为一步步反超了?这件事在五年前完全是不敢相信的,要知道当年的小米可谓如日中天,雷军甚至跟格力的董明珠立下十亿赌约,但谁没想到最后还是格力以微弱的优势获胜了,那么小米是怎么把自己的优势一点点玩没的?

第一、十年如一日的“抢购”

都知道小米是以主打性价比的“线上销售”杀入手机市场,每一款新机都会引起一股抢购浪潮,十年如一日,一直没有改变这种情况,甚至连红米的千元机都需要抢购,我也是醉了。

要说是一个初创公司,那没有完善的供应链和足够的资金进行大批量的备货也能理解,但小米5、小米6时代,那时候的小米可是国内第一大厂,完全有这样的实力,但小米为了自己的利润,故意把产品往后拖,把上有供应链的价格压下来,一波又一波的抢购,米粉的那点热情终于被消磨殆尽,累了也倦了。

试想一下,第一批米粉,多数是90后,十年后已经30岁上下了,大多数已经步入社会,开始工作,谁会有那么多时间陪你玩,一轮又一轮的抢购,我有钱为什么不买有现货的品牌呢?

第二、品牌建设不入华为

华为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高端旗舰机,所以也就大笔投入,甚至连芯片都自己研发。

宣城oppo售后电话,宣城oppo售后电话号码

也因为有了自研芯片,华为利用这点优势进行大肆宣扬,加上老美的制裁,助攻了华为的成长,顺势也营销了一波,说什么不买华为手机是XX,支持国产买华为一类的言论。我承认这有一些是自发的花粉,但一开始,绝对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带节奏。

而小米渐渐开始迷失自己,性价比做不好,高端又上不去。久而久之,成为了一个“屌丝”品牌(这句话是雷军说的),这也意味着小米很难入那些中年用户,只能在年轻用户中打转,这显然是不够的,毕竟收入稳定,消费自由的都是有点年纪的。所以小米用互联网经济成就了自己,也绊住了自己。

第三、产品不够给力

小米的产品一年一个样,完全没有自己的设计,不是抄这个,就是借鉴哪个,没有自己的设计基因(这都是为了省成本),并且做工上也是一言难尽。

就目前的华米OV来说,做工最差的手机就是小米,即使今年的小米10,迈进了高端的旗舰机,但差距依然有。看看华为,人家一个做合约机的用户,一直在打磨质感,从细节上入手。早些年的Mate系列就开始有精致感了,今年的P40Pro,其惊喜程度已经不输一流的大牌旗舰了。

最后、小米高管的各种言论为自己招黑

我始终认为小米这群高管不应该想一些泼妇一样在网上骂街,骂输了品牌受损,脸上无光,骂赢了给人小人得志的样子,一点也起不到正向作用,最大的优势也就带点话题,有点热度罢了。

但是长期如此下去,大家就会审美疲劳,甚至因为这种阴阳怪气的说辞反感,这一点从小米在国内份额不断下降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相信很多人买部手机还被动划阵营,心里还是很排斥的。

其实华为的高管说话也有一些阴阳怪气的,但人家能掌握好这个度,打蛇打七寸,在关键时刻点一句,杀伤力强大。而卢伟冰这种随时都在开炮的,大家更多是当成乐子在看,这对一个品牌来说,这绝对是致命的点。换句话说,你见过哪个一流品牌是活跃在大众眼中的?言多必失,越是活跃越容易被挑刺,加上小米的活跃本就是有争议的。

这段时间,小米也有意识到这一点,红米独立后,卢伟冰承担了炮手的角色,雷军则很少打嘴仗了,但这还远远不够,潜下心来修炼内功才是正确方式,不然这种情况还会越来愈烈。

华为有自己的芯片,手机上最核心最重要的芯片全部自产,小米有什么呢?

刚开始,小米是用互联网营销的方法来获得成功的,但是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后,软件都是android改的,那么产品的硬件技术底蕴就成核心竞争力了。

这个问题其实讨论得很多了,无非是前期模仿小米的营销,中期打开高端市场,后期靠技术研发形成品牌壁垒。很多人将小米视为华为前进道路上最重要的引领者和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华为在消费电子领域战略发展路线所假想的“敌人”,是三星。

那么回到问题上,为什么小米会被华为反超?我写点涉及本质的东西。

第一点,营销无法成为品牌壁垒。

小米的饥饿营销毫无疑问是中国互联网时代一次了不起的尝试,这种营销手段充分利用了网络世界的信息不对等,同时通过对产品功能亮点的挖掘,以及对消费者购买诉求的洞悉,来营造产品火爆供不应求的现象。

但与此同时,饥饿营销对于消费者的教育影响也很大,它过度放大了人们对于性价比的追求,从而也给产品未来的品牌升级带来巨大阻碍。

另外就是,营销都容易被模仿,即便没有办法完全照抄小米的模式,但是依然可以最大限度通过营销模式的跟随缩小引起造成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OPPO、VIVO后来的发展,对于营销模式的探索虽然能够短期内提升品牌影响力,提振手机销量,但是对于手机的长期发展来说,反而容易造成战略方向上的时机贻误。

第二点,战略目标的选定,决定着品牌发展空间。

国内很多媒体都有一个观点:华为将小米视作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华为手机自正式开启独立运营,就已经将战略目标放在了苹果、三星的身上,严格来说智能手机国际品牌严格来说也只有三星、苹果、华为三家,因为这三家具有非常强大的产业链话语权。

从本质来讲,苹果依然是智能手机的集大成者,因为它的软硬件基本上可以做到在产业链话语权上的引导者地位,而三星稍微逊色一点,因为三星在安卓系统领域缺乏话语权,仅在硬件领域一枝独秀;而华为目前在软硬件领域则备受打击,但在之前,依然是国产手机行业唯一一个具有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手机品牌。

华为在最初的超越对象,实际上就是三星,研发CPU以及其它硬件产业,基本上也可以在三星的发展历史上找到影子。

而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则热衷于营销模式的创新,热衷于通过压缩制造成本、压缩研发成本来创造盈利空间。从短期来看,这种方式的盈利空间必然超过技术自研型企业,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趋向于白热化,产品同质化和产品成本问题必然越来越没有溢价,那么手机品牌就会进入营销性的损耗之中。

华为看到了这一点,这种战略目光上的领先和拔高,是小米所不具备的。

总结

总的来说,所谓的技术研发实力,实际上取决于战略眼光以及执行能力。

战略眼光是什么呢?就是一家企业对于一个多变的市场三年甚至五年之后的一个看法,它在“视野”之外,同时也跟当下的市场环境有一定关联。

战略眼光是一回事,做出相应的战略决策,并且能够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执行下去,这种执行能力同样异常重要。

小米跟华为最本质的区别,在我看来就在于此。

而且需要说明,华为的对手从来就不是小米,而是它自己。在当前的环境下,尽管华为面临十面围堵,但因为技术壁垒的形成,以及对于国内产业链巨大的影响力,华为的成长空间依然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