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故障及维修方法
伺服电机故障可能是由于电机控制器电源问题、电机与控制器通讯或连接问题、编码器问题等。解决方法包括检查电源、线缆和连接是否牢固、更换或修复损坏的编码器、校准编码器等。
维修时需检查组装和清洁,更换损坏零件,并对电机和控制器进行测试和校准。所有的维修必须在符合安全标准的条件下进行。
伺服电机故障常见问题有:电机运行停滞、转速波动、噪音过大、温度过高等。维修方法包括检查电缆是否松动、清洗电机散热器、更换电机轴承等。
检查电机驱动器是否配置正确,避免高温环境运行和过载。如果故障严重,需要更换电机零部件。最好遵循厂家维修指南,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伺服电机编码器常见故障及处理
伺服电机编码器常见的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编码器本身故障: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更换编码器或修理其内部设备。
编码器连接电缆故障:这种故障概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编码器电缆开路、短路或接触不良。处理方法是更换电缆或连接器,并确保电缆夹紧,避免开焊或断路。
编码器+5V电源下降:表示+5V电源过低,通常不能低于4.75V。电压过低可能是由于电源故障或输电电缆电阻过高造成的损耗。这时需要维修电源或更换线缆。
编码器电池电压下降:这种故障通常有明确的报警,需要更换电池。如果参考点位置的记忆丢失,必须执行返回参考点的操作。
编码器电缆屏蔽线未连接或脱落:这会引入干扰信号,使波形不稳定,影响通信的准确性。必须保证屏蔽线的可靠焊接和接地。
编码器安装松动:这种故障会影响位置控制的精度,导致停止和移动时位置偏差超差,甚至一启动就会产生伺服系统过载报警。处理方法是重新安装编码器,确保其固定牢靠。
在处理伺服电机编码器故障时,还需要注意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包括电源正负、DATE+、DATE等引线的连接情况。此外,如果使用的是非省线式电机,应确保调用正确的电机型号代码。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的设备型号和故障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故障,建议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伺服电机故障表现
超程故障,
当伺服电机运动超过由软件设定的软限位或由限位开关设定的硬限位时,就会发生超程报警,一般 会在CRT上显示报警内容,根据伺服器维修说明书,即可排除故障,解除报警。
过载故障,
当伺服电机运动的负载过大,频繁正、反向运动以及传动链润滑状态不良时,均可能引起过载报 警。一般会在CRT上显示伺服电动机过载、过热或过流等报警信息。同时,在控制柜中的伺服驱动器上、指示灯或数 码管会显示伺服驱动单元过载、过电流等维修故障信息。
窜动故障,
在伺服电机出现窜动现象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①测速信号不稳定,如测速装置故障、测速反馈 信号干扰等;②速度控制信号不稳定或受到干扰;③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如螺钉松动等。当窜动故障发生在由正方向 运动与反向运动的换向瞬间时,一般是由于伺服电机的传动链的反向间隙或伺服系统增益过大所致。
爬行故障,
此种伺服电机维修故障发生在起动加速段或低速进给时,一般是由于伺服电机的传动链的润滑状态 不良、伺服系统增益低及外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联接用的联轴 器,由于联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等,造成滚珠丝杠转动与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也会出现伺 服电机运动忽快忽慢,产生爬行现象。
伺服电机不转故障,
当数控系统至伺服驱动单元除了速度控制信号外,还有使能控制信号,一般为DC+24V继电 器线圈电压。
伺服电机出现不转故障时,常用的伺服电机维修方法有:
①检查数控系统是否有速度控制信号输出;
②检查使能信号是否接通。通过CRT观察I/O状态,分析机床plc梯形图 (或流程图),以确定进给轴的起动条件,如润滑、冷却等是否满足;
③对带电磁制动的伺服电动机,应检查电磁制动是 否释放;
④伺服驱动单元故障;
⑤伺服电动机出现故障。
此外我们在使用伺服电机还要注意的是通电状态下,不能用力拔动伺服机的角度,这样会损坏电机。如需改变伺服机的状态,必须断电调整。伺服电机工作电压只能是5V,不能改变其工作电压。伺服电机运转速度较慢,但力量却比较大,所以运动过程中不能有强阻力阻碍伺服电机运动,否则也将导致损坏。